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关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2-11-02 09:35:14  文章来源:市人大财经委   文章作者:市人大财经委

  我市“十二五”规划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年初把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内涵发展》列入年度监督计划。10月10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王顶岐同志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王树武副主任、刘秉敏秘书长及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两化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查看了齐芯微科、恒汇电子、妙典网络、莱茵科技、博润、美林电子等7家有代表性、成长型的电子信息企业。通过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了市经信委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两化融合等问题进行座谈。在此之前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专题调研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得到显著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深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电子信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拥有一批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及管理人员,创造了电子行业多个“全国第一”, 八九十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博特通讯、晨鸿电工、银河、科汇电气、信通电器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由“十五”末的20家增至2011年的188家,销售收入由“十五”末的27亿元增至2011年的365.78亿元,增速居全市六大新兴行业之首。在目前经济下行、效益下滑的情况下,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呈现“一枝独秀”“风景独好”。截至今年8月底,实现销售收入185.8亿元,同比增长15.76%;实现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96%、27.04%。
  (二)电子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比较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园区。先后建成“山东(淄博)电子仪器仪表产业园”、“山东(淄博)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山东(博山)微电机产业园”及“淄博软件园”4个首批省级信息产业园区,形成了从设计、测试、封装到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整体水平国内领先;初步形成了从设计、封装、装置到系统的电力电子产业链,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园区已成为我市特色明显、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三)与国内知名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取得进展。淄博高新区与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共建的MEMS研究院,将与2013年建成,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立,对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以恒汇电子、美林电子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研发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破了国外垄断,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引领我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四)两化融合取得新成效。我市积极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示范先行、点面结合的发展原则,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各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30%,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对于水泥、玻璃等行业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超过50%。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为推动淄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内涵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社会信息化实现新突破。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无线城市”试点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累计建成通信光缆54万芯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光纤;互联网用户超过63万户,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45.7%;2G网络全市无缝覆盖,3G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数字电视用户数达70万户。随时随地、高宽带、高可靠性享用的“无线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城市“一卡通”项目自2008年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和民心工程全面启动后,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为以淄博为核心,全省互联互通的山东城联一卡通,“齐达通”正成为淄博一张靓丽“名片”。社会领域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对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殷实和谐淄博正在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六)信息化法制建设走在全省前列。2008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淄博市信息化条例》,为加强我市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全市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我市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淄博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网络与信息安全措施逐步加强,为我市信息化发展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小,相对我市过万亿的工业规模占比偏低,仅为3.66 %。二是电子信息企业缺少龙头企业,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少。三是复合型人才短缺、优秀管理团队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相关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2011年我市用于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在300万元,而我省济南、青岛等市信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达到了2000万;而发达地区如厦门市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高达数亿元。
  三、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加强对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未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取向,加快科学发展,增强创新意识,促进两化不断融合,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及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特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于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的目标任务,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要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增强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制定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各级、各部门产业政策及其配套资金,逐年加大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培植和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发挥产业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外资向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倾斜,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比重和技术消化吸收投入比重,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进电子信息企业上市工作,促其不断扩大规模、规范发展。鼓励支持创新型、成长型电子信息企业,实施创新成长型企业倍增工程,不断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三)突出特色优势,重点突破,推动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实施园区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落地,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依托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微电机和软件园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使其成为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特点,重点打造医疗电子设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三大产业链,加快在化工、医药、纺织、陶瓷、建材等我市传统行业培植信息化示范企业,扶持一批两化融合项目,着力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全面实施人才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特别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创新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支持知名IT企业、IT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与本地企业创设信息化人才培养、研发等基地。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针对产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水平,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人才基础。
    (五)强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适时修订《淄博市信息化条例》。要进一步总结《淄博市信息化条例》颁布实施5年来贯彻落实情况,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适时提出修订法规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强化我市信息化大发展的法制保障。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