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关于淄博主城区规划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2年12月17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市规划局局长 鹿斌佐
发布时间:2012-12-20 08:54:23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主城区规划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淄博市典型的组群式城市特点,紧扣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主题,以构建生态和谐宜居淄博为目标,不断提升规划管理效能,重点在发挥引控作用、优化布局结构、强化生态文明、关注民生问题和重点项目带动等方面下功夫,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近年来全市规划工作情况
    (一)重视规划引控作用,构建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规划思路不断清晰。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城乡规划工作摆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自2006年,启动了《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修编工作。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过程中,注重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度对接全省“一蓝一黄”重大区域发展规划,在“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区域整体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提出了城乡生态安全体系、产业布局体系、综合交通体系与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四个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发展策略,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城乡空间布局、产业、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政策措施“六个一体化”城乡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在实施层面搭建了以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四个层级”为框架,试点镇、试点村为先导,覆盖全市的城乡规划体系。总体规划提出的把淄博建设成为建成区人口270万以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的目标被写入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定位愈加明确,生态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市总体框架已成雏形。
    (二)加强规划编制力度,全市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进一步完善。结合总体规划的修编报批,先后组织编制了《淄博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淄博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淄博市近期建设规划》,从宏观战略角度为我市城乡建设发展构筑了基本框架。按照省政府城乡规划全覆盖的工作部署,2011年组织对全市控规编制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在此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区控规编制计划和进度安排。在去年底主城区完成100%的基础上,各区县按计划积极推进,全市规划建成区控规编制基本实现全覆盖。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小学布点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和中心城区风貌规划、水系规划、加油站布点规划等30多个专项规划。区(县)域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2010年全面完成,镇住地控规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编制完成了l700多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30个中心镇、300个中心村的规划修编要求,自2011年开展了发展改革试点镇、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3个试点镇和10个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着手组织实施,省市示范镇总规编制工作也全面展开。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较大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详细规划为基础,近期建设规划为重点,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镇村规划为节点的比较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
    (三)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城乡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工作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任务和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组织编制了东部化工区搬迁新址规划、南部工业区规划,推动了张钢和焦化煤气厂搬迁、东部化工区改造和南部建材区综合整治,为中心城区产业布局调整、城市功能优化提供了规划保障。二是加大了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服务力度,为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医药、汽车、机电等产业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提供全程规划咨询、开辟绿色通道。三是推动了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惠及民生的重点项目取得突破。这些项目包括市体育中心、新区客运中心、四宝山及其周边地区生态修复与控制、文昌湖生态旅游区规划等。四是推动“两区三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建立了“两区三村”规划许可限时办结制度,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简少工作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对所有纳入“两区三村”综合改造的项目,每半月主动上门服务一次,及早发现解决问题。在推动近郊农村住房建设前期规划中,组织开展了全市优秀村庄规划、优秀住宅建筑方案评选活动,整理印制了《淄博市农村住房建设户型图集》,免费推荐给镇村使用,对新农村住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城乡规划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意见》及五项配套制度。依照《城乡规划法》和《行政许可法》,对原有的51项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及规划管理工作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突出强化对规划项目审批及批后管理等各工作环节的监督。参与组织建立了《淄博市土地审批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土地审批之前的国土、规划、住建、环保、城管等部门联系沟通的原则与机制,为城市规划、国土规划等多规融合和协调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区县、镇办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分区负责、分片包干,逐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组织制定了规划执法联动巡查机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加强沟通协调。探索建立了专家、公务员、利益相关人、普通市民等多方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在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集体决策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阳光规划”,特别对重大规划建设项目,采取新闻发布会、规划公示牌、规划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按照住建部城乡规划督察制度要求,与督察员一道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流程,全程监督城乡规划的审批和实施,有效的遏制了违法建设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不断夯实。组织全体规划工作人员分三批参加了同济大学举办的业务轮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采取业务局长和业务骨干轮流授课的形式,定期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业务培训;举办“城乡规划沙龙”论坛,邀请国内知名规划专家、学者来淄进行规划知识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鼓励干部职工参加规划相关专业高学历进修,一批业务骨干参加了天津大学建筑与规划专业工程硕士班,另外,组织未达到本科学历的一线干部,全员参加了山东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历班。目前,规划管理队伍中取得注册规划师、建筑师执业资格人数占总人数的45%,已经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和在读研究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为高标准做好规划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主城区规划工作情况
    (一)注重加强区域性、战略性研究,着力增强主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在规划引导下,2011年11月10日淄博中心城区完成了4条外环路(原山大道、黄河大道、鲁山大道、淄河大道,)的建设,以全长65公里的大外环,连接起围绕张店区的各区县,形成了26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框架。为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关系,全面打牢规划工作基础,围绕主城区,在完成规划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的基础上,打破区域行政界限,进一步强化对主城区城乡结合部、城区连接区域的前瞻性研究和规划控制。南部区域:开展了覆盖200平方公里规划研究、专项规划与控制性规划编制,重点对南部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配套进行规划引导。东部区域:编制了东部城区概念性规划、四宝山地区生态修复与控制规划,明确该区域功能定位,为东部生态体系重建、旧城区改造提升提供了直接的规划技术支撑。北部区域:开展了覆盖76.5平方公里的区域发展规划,重点提出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北部城区产业发展布局。西部区域:通过加块实施新城区已经完成的各项规划,加大控规动态维护力度,不断完善新城核心区及其周边配套,大力推进文化中心、水系工程等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启动了联通路、柳泉北路、张博路、张博复线、张辛路5条连接线及孝妇河、范阳河、猪龙河、淄河4条河流两侧控规编制工作,加强了城市连接带的交通和生态控制。
    (二)认真落实加快内涵发展要求,着力推进主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产业调整要求,从规划层面积极研究产业布局优化,引导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完成了《淄博市工业聚集区调研》,从整体出发,打破区域界限,合理配置资源,通过产业空间布局控制,确定了5大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发展从数量到质量的根本转变。在主城区,一方面,高起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引导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的设备和工艺,采用更先进、更环保的技术和设备,达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大退二进三引控力度,组织编制了《东部化工园区规划》,将老城区内的新华制药、大成农药、东大化工、东风化工4家化工企业整体搬迁,为城市第三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优化了老城区品质。特别是通过规划引控,在企业原址规划建设城市公园、中小学校、幼儿园、居住区、城市综合体等,必将有力的促进老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积极倡导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的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规划工作中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编制完成了《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规划》,从板块经济的高度提出了文昌湖发展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思路,并与中海集团开展了战略合作,着力将该地区打造成全市城乡生态示范区和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濒水休闲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区。积极推动实施“森林围城”、“清水润城”工程。“森林围城”工程通过生态恢复林地、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水系绿廊等,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淄博市组群式城市的优势,在城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城郊建设环城林带,形成森林拥抱城市的美丽景象;在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和城市道路规划中,尽可能规划出充足的绿地空间,为市民尽可能多的提供适宜的休闲游憩场所;通过实施四宝山地区生态修复与控制规划,初步建成了郊野休闲公园,提升了中心城区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清水润城”工程依托孝妇河、涝淄河、猪龙河、玉龙河等重点河流,规划建设城市景观水系,在中心城区水体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了新城区景观水系规划和核心区“金带”的概念性设计;在老城进行了猪龙河、涝淄河、玉龙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优化。
    (四)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群众生活幸福。高度重视规划对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统筹安排,完成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交通、住房、供水、供电、供热、通信、教育等专项规划,并逐步实施。一是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以《淄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为指导,构建了“大十字”公交体系,开展了轨道交通专项研究,完成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二是重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规划,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涉及民生的政策性住房项目严格把关,为保障性住房选好址,定好位,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一个位置适宜、周边配套成熟的居住区,最大限度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三是推进老城区改造,改善老城区市民的生活环境,完成了《张店老城区居住环境研究》,以此为指导,逐步开展老旧居住区改造,重点完善老旧居住区内生活设施配套。四是继续推动实施“两区三村”改造工程,在“两区三村”规划的指导下,整治改造面积2683万平方米,惠及19.7万户居民。
    三、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省城镇化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实现“一个提前、六个更加”(即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文化更加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奋斗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努力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全省城镇化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区域发展来看,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济南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淄博市要担负起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职能,必须加强主城区的规划研究与建设,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在区域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城乡发展阶段来看,经历了“十一五”时期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市已经开始由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向内涵提升为主的精明增长模式。加之人多地少,空间资源紧缺的制约,推进城乡统筹和确保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从产业发展形势来看,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和节能减排刚性要求双重压力下,产业结构调整将不断推进和深化,给城市用地和功能布局优化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城乡规划工作将大有可为。从法制环境来看,《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已颁布实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法制意识越来越强,这些都为城乡规划的严格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从全市工作重心来看,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区县域科学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会,提出了“发展发展再发展、实干实干再实干”总的工作要求,把抓项目放在了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规划工作处在项目推进的前期阶段,对项目能否落地实施影响很大。如何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成为新形势下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二)城乡规划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淄博市作为地级市,市域面积5965平方公里,人口453.06万,目前规划管理从业人员远远达不到配比标准,特别是各分局人员明显不足,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尚未设立规划管理机构;规划管理工作岗位上拥有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学历背景的比例明显偏低。二是法制建设有待加强。《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已4年,《山东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已经出台。这对加快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规划管理实践中一些问题需要立法来规范,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矛盾纠纷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三是规划工作的技术支撑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规划成果技术性审查、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缺少技术支撑体系和足够的技术服务人才,亟需建立一支以规划专业为主、相关专业配置合理的专业化高素质城市规划技术力量支撑。四是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我市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国家863计划启动时,我市是第一批试点城市,但后期发展滞后,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市,规划管理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开发应用亟待开展。五是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既要依法规范管理,又要简化许可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怎样变“约束性管理”为“引导性服务”,“把不怎么行的变成怎么才能行”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六是规划管理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工作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但镇村规划编制管理力量十分薄弱,需要指定专门的规划管理人员。同时建议在考核体系中对规划执法工作加入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和考核规划执法工作。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打算
    (一)推动全市城镇化提质加速,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立足我市实际,把握推进城镇化重点,着力搞好规划布局和实施。我市是全省城镇化水平过60%的三个城市之一,作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今后要重点在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上下工夫,按照“中心突出、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思路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四个层级”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在今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重点是“四个层级”中的镇和村,城乡规划要尽快制定14个省市级示范镇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综合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对农村地区适当倾斜,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二是着力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全面落实加快内涵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立足资源环境状况,进一步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超前研究,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依法审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着力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自觉把生态文明贯穿于城乡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条件,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类基础设施,把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落实到各项规划建设中。四是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综合性、前瞻性特点,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前研究,在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深入落实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幸福规划”理念,对保障性住房、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民生项目进行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并加强监管,确保落实,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增强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五是着力突出淄博城市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重点突出我市“南山北水”自然风貌特色和临淄“齐文化”、淄川“聊斋文化”、周村“旱码头”等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突出组群式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特色;突出老工业城市转型的产业特色。
    (二)结合总规报批和实施,加大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力度,持续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一是突出重点,抓紧法定层次城乡规划编制。①抓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报批和实施,结合总规报批,进一步做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划的衔接。②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促进规划管理精细化、法定化,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并按法定程序报批。③组织编制各项专项规划,促进总体规划的深化落实,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编制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④大力推进镇村规划编制,继续组织推进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抓好省市级示范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⑤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规划管理,尽快扩大各类规划编制的覆盖面,为各项建设提供法定依据。二是科学规划主城区,合理引控城市发展。①以“绿色、生态”为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对主城区260平方公里进行统筹规划,以自然景观为肌理,结合齐鲁文化及人文景观特征,通过四宝山地区生态恢复规划、文昌湖和黄土崖生态湿地建设,主城区水系建设,打造以自然山水为基调,人文为积淀,“依山傍水”的现代山水城市。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老城区内涵发展。以“两个控制、两个优化、两个增加、两个提升”为指导思想,控制好老城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和建筑容量;优化老城区功能和交通组织;增加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增加公共设施;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同时积极保护利用好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探索适合老城区改造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模式。③在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中,统筹协调主城区与桓台的关系,构建有机和谐发展格局。④加快新区信息服务、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功能,构建宜居宜业新城区。
    (三)结合推动县域科学发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改进服务,想方设法把制约因素化解掉,确保项目快速优质推进。一是实行市局领导分片现场推进项目制度。每季度制定市局领导上门服务重大项目排挡表,每月到责任区县和重大项目上门服务不少于一次,现场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落实。二是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责任制。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套推进方案、一名责任同志、一本工作台账”,“四个一”全程跟踪服务责任制。三是对新策划项目进行提前介入服务。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把握准工作思路,建立每季度重大项目库,特别是企业有意向的新项目,指定专人负责,提前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帮助建设单位提前谋划、分析情况,提早解决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四是对重大项目实行审批绿色通道。对于重大项目审批,在国家政策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按照特事特办、委托代办、跟踪督办、陪同协办等服务方式,减少审批环节,从快办理。
    (四)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启动城乡规划地方立法。充分把握《城乡规划法》立法精神,尽快建立完善涵盖规划制定、实施和监督检查全过程,适应淄博市情的地方性规划法规体系,为依法行政、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和法制保障。完善规划执法管理网络,确保各类规划依法落实到位。深入探索强化镇级规划管理的路子,推动建立市、区(县)、镇(乡)三级规划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继续推进“阳光规划”。全力配合好住建部派住我市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在督察员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筹建新一届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探索建立完善专家、公务员、利益相关人、普通市民等多方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促进规划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引进外智,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对城市主要道路两侧,规模较大的规划方案、建筑方案全部实行方案征集制度,重点项目方案实行国内或国际招标,邀请知名专家来我市咨询,参与项目规划设计,使众多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参与到我们的规划设计中来,不断提高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