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市人大财经委就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7月18日、23日和8月20日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调研沂源县、张店区和淄川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的来看,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物价涨幅回落的格局。下半年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增强信心,积极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经济增长仍在预期目标区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良好。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706.06亿元,同比增长9.7%,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从物价走势看,年初高位运行,1月份为4.9%,3月份后逐月回落,6月份为1.9%,上半年累计上涨3.3%,涨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物价总体稳定。从地方财政收支状况看,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41亿元,同比增长18.3%;地方财政支出138.73亿元,增长27.38%,集中财力向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倾斜,向经济内涵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倾斜,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从就业情况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1%,低于4%的年度控制目标。
——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较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43.42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83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超出今年10%的预期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0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09元,同比增长18.2%。完成上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主要耗能产品产量增长趋缓,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
——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一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改建和技改投资增长39.9%;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5.6%,分别高出全部投资增速18.7个和4.4个百分点。二是轻工业好于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好于传统产业。1-6月份,轻工行业实现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六大新兴产业实现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20%和21.7%,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和23.3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经过前几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据有关资料,我市经济增长2003年为16.6%,2004年为17.0%,2005年达到17.1%的增长高点,之后呈现逐年回落态势。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快速回落至13.0%,比2007年大幅回落3个百分点。 2009年、2010年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分别达到13.2%和13.7%。2011年国家实施新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增长回落至12.0%,今年上半年大幅回落至9.7%。由此不难看出:我市经济在“十五中后期”和“十一五初期”处于高增长区间,之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以及坚持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内涵式发展,开始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综合来看,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本次调整还要经过一段时期。
(二)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增长下行。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创近年新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回落趋势。上半年全市GDP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受土地供应紧张、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5.83亿元,同比下降11.1%,增速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家具类、家电类、建筑装潢类商品销售额增速同比回落2.2个、18.4个、16个百分点。从消费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1%,增速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传统消费热点逐渐降温,新的消费热点还未壮大。从出口看,出口仅增长7.5%,低于全国水平1.7个百分点。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外需不振,综合成本上升使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有所消弱,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结构层次不高等,仍将对今后扩大出口带来不小压力。从信贷需求看,由于定单减少,资金需求下降,上半年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下降6.03个百分点;有的企业选择全额或部分提前还贷,今年前5个月全市银行机构受理提前还贷业务233笔,涉及企业188家、金额18.92亿元。投资、消费、出口增速全面放缓,势必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三)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是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1%,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离“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工业结构还不够优化。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38%,价格倒挂3.02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我市价格指数倒挂,且差距较大,反映出我市工业结构不够优化和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从出口产品结构上同样也反映了这一点。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小,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低。据海关数据,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429万美元,同比下降5.9%,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2.36%,远低于全国28.5%和全省10.0%的平均水平;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12.5%,远低于全国57.7%、全省39.4%的平均水平。
(四)工业经济效益下降,运行情况不尽理想。从工业总体情况看,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幅回落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同比下降1.6%,利润则同比下降5%;亏损面为6.3%,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1.41亿元,同比增长226.78%。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化工、建材、冶金、纺织等传统行业利税、利润增速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化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29.6%;纺织行业利润下降27.7%。造成化工行业效益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齐鲁石化、金诚石化、东岳化工三大企业效益的大幅下滑。齐鲁石化由上年同期盈利14.5亿元转为亏损15.34亿元,金诚石化利润下降57.6%,东岳化工利润同比下降92.8%。效益下降反映到税收上来,则出现税收大幅减少。据国税部门反映,上半年齐鲁石化入库45.49亿元,减收9.1亿元,金诚石化入库145万元,减收1.02亿元,东岳化工入库5.35亿元,减收3.07亿元。
(五)民间融资问题多,对银行体系的影响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620.34亿元,增长24.3%,快于全部投资增幅3.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87.3%,高于全国62.1%的比重,成为推动我市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民间融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说,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满足了部分企业资金的需要,但过高的借贷利息以及不规范的民间借贷行为蕴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个别企业过多涉足民间融资,高息借入民间资金,出现了资金链风险。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时联保、互保等现象较为普遍,企业的资金链风险通过担保圈向外扩散,影响了银行系统信贷资产质量安全。据人行反映,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新形成不良信贷资产7.84亿元,涉及56家企业,其中地方法人机构新形成不良信贷资产3.41亿元,占比达43.49%。
三、几点建议
(一)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的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强抓机遇,积极作为,增强信心,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国家根据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胀水平有所降低等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适当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 个百分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要以此为契机,更加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挑战当作机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立足市情,突出和重视资源产出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实现高产出率、支撑经济较快增长。正确处理好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集中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由物质消耗为主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潜能和活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适时进行调控。针对外需下降的问题,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培育骨干企业和出口品牌,提高竞争力;研究市场、研究政策,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同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引导和促进消费,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加快发展虚拟经济。稳步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引导股份制银行稳步扩张,规范民间融资阳光化运作。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加强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打造“立足山东,辐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切实增强区域融资功能。加强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对个别企业可能出现的资金链风险问题,积极应对,及早防范,切实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着力抓好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及机电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淄博创造”走出去,让“淄博品牌”打出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眼睛向内挖潜改造,依靠技术进步和强化内部管理,开展节能降耗,瞄准市场加强研发,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搞好重大项目策划与储备,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严把新上项目入口关,严格控制“双高”项目,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钢铁、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促其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产业布局,抓好重点园区建设,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在经济中的占比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国际经验表明,在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就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服务业也是增加地方税收、扩大就业、促进消费的重要力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造和提升就业容量大、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围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培植品牌、壮大规模,不断提升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吸引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投向现代服务业领域,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五)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确保经济健康平稳运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物价监管,清费治乱,减轻企业负担。认真执行年初人代会批准的计划和预算,正确处理好财税增长需求与税源状况的矛盾,防止层层加码,提出过高、不切实际的工作目标,确保经济与财税的良性循环。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煤电油气运的供需调节,抓好企业安全生产;要在审批、信贷、出口、税收、用工等方面积极主动提供服务,落实扶持政策措施,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