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2-06-29 10:51:48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王树槐副主任的带领下,于6月上旬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市群众艺术馆、张店区文化中心、桓台县文化中心等6家单位,听取了市文广新局和桓台县人民政府相关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统筹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能力,形成了市、区县、乡镇、村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6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78个社区文化中心,2134个文化大院。有6个区县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1个县获得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有5个文化广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十佳文化广场”, 全市社会文化工作整体居全省前列。
    (一)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全市各级政府通过多渠道多领域,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延伸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一是市政府投资600余万元,购置了大批文化器材,用于装备乡镇综合文化站,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统一采购图书1000套,确保完成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的任务目标。三是完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3102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四是认真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责,合理安排专项资金,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支持,策划大型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五是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统筹规划和建设惠及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市、区县、乡镇、村居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力保障
    市政府始终把文化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定规划、完善措施、常抓不懈,不断夯实文化工作的队伍基础。各级文化部门每年都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知识竞赛活动,已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文化干部600余人。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张店区向社会招聘了16名文化协管员,淄川区向社会招募了500多名文化志愿者,周村区向社会招聘了150多名村居文化管理员,通过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从事文化工作等措施,全市文化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建立健全服务制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加强服务能力,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各自业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服务制度。一是图书馆、文化(艺术)馆、文化站免费向社会开放制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实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学习培训辅导制度。市及各区县图书馆、文化(艺术)馆业务工作人员实行包片培训辅导制度。各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村级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四是文化站长例会制度。通过上述制度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了面上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普及,引领了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素质的提升,营造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与区县政府签订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责任书》,将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群众满意率等文化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在考核方式方法上,实行了一季一调度,半年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在全市形成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问题
    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财政的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我市各级政府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低于城区文化事业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常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对已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缺少管理、维护和运行经费,特别是农家书屋,除所配送的图书、报刊外,补充更新较少,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的基本费用也难以保证。
    (二)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相对薄弱。城乡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差别很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居社区,对文化工作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较大,室内外各种文体设施配套齐全,有管理人员、有活动经费,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相对比较偏远、经济不发达村居社区,文化活动存在无资金、无场地、无人员等问题,文化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文化的教化作用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挥。
    (三)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文化人才队伍不能适应需要。乡镇综合文化站长多为兼职,不能专心投身于文化工作,缺少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文化站长。基层文化活动编导人才和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缺乏。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已经出现青黄不接和断层现象,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有的项目已经濒临消亡,急需培养传承人。有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偏低,专业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当前繁重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公共文化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全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统筹与协调,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市、区县、乡镇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切实承担起辖区内管文化和办文化的责任,组织协调各级文化部门进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维护文化市场稳定,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已建或已配置的文化场地、设施的功效,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制机制,加强文化服务人员培训,探索实施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落实编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基层文化骨干。三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大学生、高素质的退休人员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
    (三)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二是持续对外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确保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三是投入资金用于乡镇文化站建设,确保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四是支持开展农村重大文化活动。加大对举办农民歌会、民间剧团展演等农村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五是各级财政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确保农家书屋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服务效能。一是要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不断提高现有场所、设施的利用率、共享率和服务效能。三是要制定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快培育社会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充分调动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 
                                  
                                                2012年6月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