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关于全市“两区一村”整治改造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2年6月27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淄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王树银
发布时间:2012-06-29 10:59:05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全市“两区一村”整治改造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淄博建市50多年来,我们的城市一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总体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局部仍然存在着一些脏乱差的区块,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市民仍然生活在不卫生、不方便、不文明的环境之中。有的房屋低矮破旧、年久失修,甚至生活在危房之中;有的无暖气、燃气设施;有的道路狭窄、出行困难;有的地势低洼、雨季经常形成内涝,甚至雨污横流、蚊蝇遍地。这些状况多年来一直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各大班子的领导感到揪心和牵挂。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广大群众多年来也迫切盼望得到条件改善。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根据我市实际,在全省率先作出了重大决策,决定自2009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棚户区、老旧工矿居住区和城中村(以下简称“两区一村”)整治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解决这个多年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这是市委、市政府从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和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改善居住困难群众生存生活条件的长远发展需求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前期大量排查摸底锁定项目的基础上,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棚户区老旧工矿居住区和城中村整治改造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08]83号)。为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为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连华为常务副组长和各区县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市“两区一村”整治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锡良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市住建局、市房管局、市财政局抽调4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市“两区一村”整治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各大班子的大力指导下,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土、规划、住建、房管、财政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市“两区一村”三年整治改造目标任务,成效显著,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在市“两区一村”办公室报送的《2009—2011年全市“两区一村”整治改造工作情况的汇报》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5月4日批示:“成绩巨大!要好好总结。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市政协要分别听取一次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4月24日批示:“成效显著,应认真总结”。连华副书记、东军副市长也分别作了批示。现将三年来的整治改造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2009—2011年全市计划整治改造17个棚户区、34个老旧工矿居住区、52个城中村,共计103个项目。计划完成安置房建设381.16万m2,安置居民3万户,计划完成小区整治面积108.1万m2,完成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整治578.5万m2。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累计开工建设“两区一村”项目157个(改造项目119个,整治项目38个),占三年目标任务的152%。累计完工项目l48个(改造项目ll0个,整治项目38个),占三年目标任务的143%。累计完成整治改造面积l276.24万m2,其中,累计完成安置房建设479.36万m2,占三年目标任务的125%,累计完成安置居民40799户,占三年目标任务的l36%;累计完成老旧居住小区整治面积211.54万m2,占三年目标任务的195%;累计完成城区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整治585.74万m2,占三年目标任务的l01%。累计完成投资98.3亿元。同时,争取省及中央各类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1458万元。
    另外,2010年至2011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为5个项目,共建设安置房2142套,安置居民2142户;下达我市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186户。市政府要求市“两区一村”办公室主抓。截至2011年12月底,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目前,市政府确定的三年整治改造计划已全面超额完成,后续完善配套管理工作,市政府已决定交由市住建局和市房管局作为日常工作负责。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舆论宣传
    开展“两区一村"整治改造工作,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需要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支持。三年来,市“两区一村"改造办公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标语和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了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先后在淄博日报、淄博晚报、鲁中晨报、淄博联通、山东建设报、中国改革报等报刊发表文章70余篇,在淄博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制作视频报道30余次,广泛宣传“两区一村”整治改造的重要意义,宣传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两区一村”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强化区县任务分解和工作考核
    “两区一村”整治改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任务艰巨。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市“两区一村”改造办公室把三年目标任务按年度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市政府与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年度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区县“两区一村"改造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年度政绩考核。各区县按照全市统一工作部署,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确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完善责任目标、监督检查、考核奖惩三个工作体系。三年来,各区县均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和三年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的考核结果。
    (三)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一是在认真贯彻落实淄政发[2008]83号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先后出台了l6个政策性指导文件,形成市政府会议纪要6份,在土地、规划、拆迁、项目运作、项目建设等方面,为项目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印发工作简报36期,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及时通报面上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和区县工作安排提供依据。三是加大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对2008年以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童新进行了梳理,经市政府同意,以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减免事项,共涉及30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20余项服务性收费。这些减免政策为项目实施单位降低了运作成本,减轻了资金压力,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了项目建设上,切实调动了基层单位、企业和群众的改造积极性。四是充分利用市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使用50亿的贷款启动资金,为项目前期启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及时批复市融资平台融资50亿贷款额度,及时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全面启动。为确保启动资金“融得来、用得好、还得上”,市政府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决议要求,对贷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制定了《淄博市市级政府专项偿债基金管理办法》和《淄博市棚户区老旧工矿居住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贷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资金拨付、使用、监督和到期偿还管理,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作。同时,三年来,积极与市住建局、市房管局、市财政局争取中央和省级棚户区改造专项奖补资金l458万元,为我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的改造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加大督导、协调力度,强化问题解决
    三年来,市“两区一村”改造办公室认真行使工作职能,深入各区县、相关办事处(乡镇)及项目现场督查项目500余次,督促、指导项目拆迁和开工建设,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监督各区县回迁安置工作阳光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受市政府委托,组织召开相关项目协调会300余次,专题研究重点、难点项目推进问题,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了工作局面的和谐稳定。三年来,在推进l57个项目中,未出现群体性信访事件,未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三、几点工作体会
    (一)市委、市政府决策准确而及时,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而长远的综合影响
    第一,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三年来,全市“两区一村”改造,共完成整治改造面积1276.24万m2。仅拆除破旧房屋就达330万m2,新建安置房面积达到480万m2,占我市三年住宅开发量的l/3。在开工建设的119个改造项目中,建设规模在20万m2以上的项目有l5个,建设规模在10—20万m2的项目有23个,建设规模在5—10万m2的项目有24个。一座座大型的、现代化的社区拔地而起。通过统筹发展、科学规划,一是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二是改变了城市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住地老城、新区并齐展新貌;三是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四是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
    第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通过“两区一村”整治改造,占市辖区人口二十分之一的居民受益,全市约有5.5万户l4万人告别了低矮、破旧、简陋的平房,乔迁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户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不足60m2增加到110m2,人均住房面积由23.2m2增加到39.41m2,接近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40.37m2的水平。通过开发改造,居民个人房屋资产也得到了升值,从原来几万元的破旧平房增值到几十万元的楼房。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步完善,居民的衣、食、住、行、购、娱更加舒适方便,大大增强了市民的自尊感和幸福感。特别是让过去居住环境差的居民消除了多年的不平衡心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决心,增强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的信心。
    第三,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两区一村”整治改造是我市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主的民生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仅安置房建设就需要投资上百亿元。这一工程的启动,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为政府增加税收10亿元以上,带动了我市建筑、建材、装饰装修、房地产、冶金、化工、运输及社区服务等相关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腾空的土地配套齐全、位置优越,为房地产开发和新增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条件。
    (二)政府主导确保了项目按规划布局有序实施
    “两区一村"改造是政府主导的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从项目确认到规划布局、土地使用、项目运作、政策扶持、征收补偿、回迁安置等各项工作环节,都加大了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避免了建设无序、政策滥用、质量无保障等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推动重点、难点项目上,作用尤为明显。对于建筑密度大、拆迁费用高、商业开发价值小的项目,区县政府能够使用好政府掌控资源,采用项目捆绑的方法,合理确定项目运作模式;对于居民收入低、人员素质低、征收补偿难的项目,区县政府能够强化领导,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机制,采取有效方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征收补偿方案得到居民的理解和认可;达到交付使用条件的项目,回迁方案能够做到区县政府把关、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维护社会稳定。三年来,一大批拆迁难度大、运作成本高、开发改造亏损严重的项目,在区县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得以开工建设。
    (三)阳光操作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
    “两区一村”项目,虽然是我市多年遗留下来的一些“老大难”项目,居住在其中的群众情况参差不齐,改造这些项目,无疑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只要坚持阳光操作,真心实意为困难群众着想,最终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157个整治改造项目推进中,每一个项目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甚至很尖锐激烈。但在具体操作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把公平正义放在第一位。把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晒出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算明白账、展望未来、参观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在做新形势下群众思想工作上下真功夫,矛盾和问题终究会得到化解。公平正义比阳光更重要,而阳光操作确保了公平正义的实现。从规划方案到房型设计,从建设质量到分配方案,从资金投入到资金支出,从政策制定到使用范围,从项目整体管理到相关岗位具体管理,任何一件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都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都交由相关方面集体讨论决策,让群众心里明白,让建设管理人员清白。三年来,市“两区一村”办公室多次接受省、市各级领导的检查指导,多次邀请新闻媒体进行采访监督,多次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多次邀请纪检、监察、审计、财政人员到项目检查审核。这些综合措施的实行,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建设管理的透明度,有力地推动了项目顺利开展。
    (四)“两区一村”改造创建旧城改造新模式
    “两区一村”整治改造工程,在我市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主的旧城改造历史上,投资最高、规模最大、涉及居民最多、工作难度也最大。经过全市上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克服重重困难,三年完成了高于常年5—6倍的房屋改造工作量,全面超额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项目之所以能顺利实施,我市创建的这种旧城改造模式切实可行。这种模式中,要点的有几条:一是采取了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二是建立健全了组织实施机构,实行市、区县、镇办、村(项目单位)四级联动监督管理工作新机制;三是实行“拆迁一片、规划一片、改造一片、建设一片、安置一片、提升一片”的滚动改造新模式;四是对重点、难点项目采取“政府主导、项目捆绑”的方式,肥瘦搭配,进行.市场化运作;五是建立市、区(县)融资平台,实行“统借统还、总量平衡、封闭运行”的政府贷款启动资金管理模式。实践证明,“两区一村"整治改造的方式方法是有效的。这种工作新模式为我市下一步旧城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创建了工作新模式。
    我市“两区一村”整治改造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根本性变化,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拥护。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整治改造计划虽然已经全面超额完成,但我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多年遗留的城市老旧区块还有很多,许多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工矿企业如齐鲁石化、山铝、南定电厂、铁路等因体制问题,其居民居住条件还需得到进一步改善,而且随着城市发展,城中村也在不断增加,旧城改造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我市创新旧城改造模式的基础上,一定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