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学峰等l2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培植壮大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议案”。市政府接到议案后高度重视,王顶岐副市长对此专门同市发改委进行了具体研究,对议案办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受市政府委托,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坚持、三个突出”的总体工作思路,立足老工业城市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从我市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需要出发,“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新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汽车及机电装备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全市涉及这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938家,资产总额1329.93亿元。今年审核认定的254家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调度企业中,我市有24家企业入选。今年前三季度,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6.3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了4.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86.8亿元、利润19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3%和50.6%,增幅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1.2个和7.46个百分点。主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是:
1、新材料产业。自2002年我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以来,新材料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转化、应用为一体的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其中,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领域的产业规模与水平已居国内优势地位,已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陶瓷纤维及制品、玻璃窑用耐火材料、增塑剂、纳米氧化锌等产品生产基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7.7亿元,同比增长25.97%,占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的比重达到39%;实现利税l09.6亿元、利润7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3%和51.8%。
2、精细化工产业。依托丰富的原料优势,拉长产业链条,精细化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化学试剂及助剂、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化学农药、饲料及食品添加剂、专用化学品等20多个门类,800多种品种,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居全省首位。今年前三季度,精细化工产业实现利润l07.5亿元、利税7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19%和76.72%,产业规模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5%左右。
3、新医药产业。我市是山东省最大的医药产业基地,经济总量和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拥有新华制药、新华医疗、瑞阳制药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3亿元,同比增长15.63%,占六大新兴产业总量的11.7%,实现利润34.7亿元、利税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和20.4%。
4、机电和装备制造产业。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已基本形成了为多领域装备配套、具有一定特色的装备工业生产体系,涵盖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轨道交通设备配套、数控机床、智能电网配套、工业用机器人等产品领域。今年前三季度,机电和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6.11%,占六大新兴产业总量的比重达到11.9%;实现利润27.9亿元、利税1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l0.7%。
5、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目前,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形成了节能机电设备产业集群、节能灯产业集群等产业聚集区,地源热泵、恒沣膜等部分产品在国内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62.9%,实现利税6369万元、利润445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64%和72.1%。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沼气池总数达到8.6万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在淄川、博山、沂源等山区规划建设的总容量近1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中。
6、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淄博软件园l个省级软件产业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20.44%;实现利税6.5亿元、利润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3%和57.34%。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发展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600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超过50%。其中,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300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将精细化工产业打造成200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将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汽车及机电装备产业打造成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使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先导产业。
(二)发展重点
1、新材料产业。组织实施有机高分子及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性能隔热材料等三大产业的提升优化工程,金属新材料(稀土材料)、复合材料、电子信息及其他新兴材料的推进工程,重点发展新型氟硅材料、功能玻璃、高密度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环保型高性能耐火材料、高性能耐火陶瓷纤维及玻璃纤维、高品质电子陶瓷、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及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等产品,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新材料名都”。
2、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通用树脂改性材料和专用料、工程塑料和塑料合金、超细粉体材料、新型无机材料等功能性材料;环保型塑料助剂、橡胶助剂、纺织助剂、热稳定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等高性能助剂;AE一活性酯及头孢三代、四代、五代等与主导原料药相匹配的高档医药中间体;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等新型农药;造纸化学品和油田化学品等专用精细化学品,推动原料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
3、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解热镇痛类、抗感染类、抗肿瘤类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以及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抢占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数字化诊疗设备、高端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医药产业水平。
4、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风能利用和风电配套设备、太阳能光热利用及专用设备制造、核电辅助装备及配套材料、生物质能发电及装备、地热能综合利用及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节能机电产品、空气及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和设备、新型高效节能新材料、环保材料及环保药剂等产品及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
5、汽车及机电装备产业。重点发展轻型载货车、改装车、电动车、高等级公路运输用特种车和专用车等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动力机械、造纸机械、农用机械、建材机械、矿山及起重机械、石油机械、玻璃机械、陶瓷机械等八大类主机成套产品;泵类、电机、化工设备、磨具磨料等四大类传统配套产品;轨道交通设备配套、数控机床、智能电网配套设备、海洋工程及民用船舶、航空航天和核电装备配套产品。
6、电子信息产业。打造医疗电子设备、集成电路和电力电子产业三大产业链。重点发展诊断治疗设备、医疗影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和医用信息化终端产品等医疗电子设备;集成电路设计、关键封装材料、IC卡模块测试封装、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片上系统(SOC)、智能卡操作系统(COS)等集成电路产品;电力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模块、整机应用装备、电力电子新材料等电力电子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三网融合以及工业控制微电机和电力、通信领域嵌入式软件和行业管理应用软件等产品。
三、关于议案的落实情况
李学峰等l2位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植壮大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议案》,非常重要。我们按照议案中提出的明确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了规划和政策引导,哭出了发展重点
2009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每个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淄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目标、发展重点领域和方向。
在政策扶持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优化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土地供应、财税支持、融资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全面兑现。市财政每年筹措专项资金1亿元,三年筹集3亿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全力支持。
在产业布局方面,继续加强对齐鲁化工区和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氟硅材料为主导,精细化工和深加工产品协调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氟硅材料基地。另外,根据各区县不同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情况,先后推动形成了沂源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博山泵类产业聚集区、高新区陶瓷新材料产业聚集区等。同时,积极争取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园区和基地集中,以实现集聚发展。目前我市获批建设3个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基地,是拥有基地数目最多的四个城市之一。
(二)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完善了人才保障机制
在保障科及投入方面,一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程。围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新建国家级中心、省级中心分别给予200万元和30—50万元的奖励,引导企业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目前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都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数十家企业享受了对科技研发的奖励资金。二是加大对企业研发的资金保障。从今年开始,从新兴产业倍增工程筹集的1亿元专项资金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扶持20个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0个左右产业链关键项目及5个左右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的建设,为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加强对国家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发挥实效。目前我市承担的中央投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共计7.54亿元,其中争取国家补助资金4250万元,获得省级配套资金105万元。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每月一调度、半年一总结、年终一汇报的制度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和严格管理,确保国家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都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国家和省投资已落实到位资金3750万元,资金到位率为88.2%;累计投资完成额6.96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2.3%。
在人才保障方面,先后出台了《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等4个政策文件,在培养、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了人才建设的“洼地”效应。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科研开发和科技服务机构1200余家,专业技术人员25.5万人,其中高级专业职称以上人员2.28万人,共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基地和研发实验室300多个,1700多名博士、教授为企业专兼职服务。
(三)精心策划了一批项目,构筑了产业发展的项目支撑
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储备库,筛选整体实力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高、精、尖项目入库储备,择优上报,目前已有百余个项目被纳入库中。同时,根据国家、省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积极对上争取,建设国家和省级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目前,我市共承担国家、省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8个,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包括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6个,列入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个。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强协调、狠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渠道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保障。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力争到2015年,全市上市企业达到40家,融资总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扩容发展,力争到2015年挂牌企业总数达到300家,直接或间接融资300亿元以上,并形成向新三板市场的转板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担保机构达到60家,担保能力达到150亿元以上,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二是继续组织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争取国家、省更大支持。加快推进总投资l30.43亿元的10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和总投资124.34亿元的8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实施。按照“政府+院校+企业”的模式,加强项目策划,毫不放松地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筛选储备,更新完善项目库。进一步加强与省、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投向重点和申报要求,及时开展国家和省专项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专项。
三是以自主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方面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借助2011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等研发机构的申报,大力支持和推动企业国家、省级科技研发机构等自主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升级。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对重点企业的奖励政策,建立健全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引进人才情况的季度跟踪,落实企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
四是加快基地和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加速培育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园区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协作,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二是强化载体建设。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加强园区和基地内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配套完善的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引导重点产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和基地集中。三是加快国家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申报步伐。下一步将重新启动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申报争取工作,力争2012年内实现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的目标。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淄博老工业城市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认真按照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要求,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