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关于全市体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调研组
发布时间:2011-07-08 09:32:19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调研组于5月下旬对全市体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体育局工作情况汇报,组织召开了市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座谈会;听取了临淄区、桓台县体育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临淄中学、桓台县文体中心等10家单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换届以来,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加快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以承办参赛二十二届省运会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各项体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体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市先后成功协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二十二届运动会、山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山东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山东省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以及亚足联U19青年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达到了富有特色、平安祥和、各方满意的要求,全面兑现了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特别是第二十二届省运会的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一)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市政府把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列入十一届全运会和二十二届省运会的办赛宗旨,要求各级认真贯彻实施《淄博市全民健身条例》,唱响“全民健身与全运、省运同行”这个主题,使承办全运、省运的过程,成为促进全市全民健身大发展的过程,让全市人民共享盛会成果。一是着力构建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在全市范围内精心组织实施了迎全运“一点三线”、迎省运“一点两线”全民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工程34项,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42个村,新增健身设施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83%,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环境明显改善。二是着力构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加强各级体育单项协会、社团建设,努力将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等组织健全到基层。目前,全市城乡体育健身站点近3000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达到42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500余人。市区(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在各区县全部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三是着力构建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将迎全运、迎省运大型活动与全民健身节、体育大会等系列活动有机结合,精心编排,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常年不断线。几年来,先后组织群众性健身活动达600余次,参与群众达100万人次。同时,继续发挥传统特色品牌活动的推动作用,组织开展“特色体育区县”争创活动,临淄区被授予“全国太极健身特色区”,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高青县被评为全省“健身秧歌之乡”、“健身操舞之乡”、“健身气功特色区”、“门球之乡”。不断加强社会宣传,积极支持学校、工会、妇联、残联和社会各界举办学校、职工运动会,形成了全社会联动、多层次活动的新格局。

(二)竞技体育成绩突出

近年来,我市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及世界单项赛事中不断创造佳绩,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其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杜丽再次夺取射击金牌,续写了淄博奥运的辉煌篇章。在20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张成龙勇夺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杠2项冠军,成为山东体操史上第一位男子单项世界冠军。在广州亚运会上,张成龙、刘俊午夺得4枚金牌,创造了我市参加亚运会最好成绩。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淄博籍运动员夺得7.5金4银8铜,创我市参加全运会最好成绩。在二十二届省运会上,淄博代表团一举夺得218.25枚金牌、144.5枚银牌、175枚铜牌和9811.75分,获得了奖牌、总分第一和金牌第二的好成绩,首次跨入全省第一集团,实现了淄博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

(三)体育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借承办全运会和省运会之机,加大投入,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力带动了全市体育场馆设施的全面发展。几年来,全市共直接投资11亿元,新建和改造比赛训练场馆33个,新增设施面积16万平方米。特别是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四宝山训练基地、文昌湖水上基地、综合射击馆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淄博风韵的建筑精品,不仅为各项赛事和活动搭建了良好的舞台,更成为淄博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学校体育设施得到极大改善,2008-2010年全市投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达1.26亿元。自08年至现在,全市学校新建塑胶体育场21片,改建塑胶体育场37片。全市绝大多数学校田径运动场、篮(排)球场地达标,维护良好。目前,我市的体育设施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步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快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建立体育产业体系。坚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努力营造体育健身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消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体育彩票工作,体育彩票发行销售额不断增长,全市体彩销量由2007年的1.4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83亿元,为全市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承办各种体育比赛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馆的潜力,在满足体育教学训练的同时,搞好对社会开放经营。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场地设施。

(五)亚足联展望计划淄博项目进展顺利

以亚足联展望计划淄博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紧紧围绕世界足球起源地这一文化品牌,突出抓好各级协会建设、俱乐部发展、竞赛体制构建、人员培训等要素,建立完善了城市联赛、乙级联赛、市足协杯、超霸杯、精英赛、室内五人制足球赛等竞赛体制,打造了城市联赛、“市长杯”中小学生足球比赛等品牌赛事,展示了淄博足球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全市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有些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全民健身设施、科学指导等方面与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城市新建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套不足,部分开发建设单位随意缩小面积、减少设施;个别区县的体育场馆建设还没有列入编制规划,学校场馆开放和利用程度不高;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滞后;全民体育健身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后备人才培养有待加强。现有的区、县竞技体校普遍存在设施简陋、经费不足、高水平教练员少、招生困难等问题,对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产生严重影响。体教结合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三)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结构单一。我市体育产业目前主要以体育彩票销售发行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对发展体育产业还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培育体育市场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经济发展不快,体育休闲业、体育娱乐业、体育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要按照《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划好、建设好区县级公共体育设施。要加强居民住宅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居住区体育场地以容量大、功能多、小型多样、适应群众需要为原则,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作用。有条件的学校要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的同时,体育场馆要在空闲时间向社区居民、社会体育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青少年学生开放,完善推广先进模式。

(二)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帮助青少年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切实把“德、智、体”全面发展落到实处。继续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进一步夯实青少年体育工作基础。

(三)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一是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多形式、多渠道兴办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市场,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积极销售体育彩票,提高体彩公益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要把各项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体育赛事经营、体育设施运营以及体育健身娱乐、体育休闲旅游等项目。用足用活国家发展体育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步伐,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进一步巩固县级体育的基础地位。县级体育是体育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发展县级体育事业,繁荣农村体育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明健康的体育文化活动的重任。各区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县级体育工作的领导,增加体育投入,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发展县级体育事业。要重点建设好县级业余体校。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办业余体校,广泛开展县级业余体育训练,为我市和国家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

                                  2011年6月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