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加强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0-11-02 11:04:13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安排,10月13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部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市人大代表、特邀的市委政策研究室负责同志,分四个视察小组,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对张店、淄川、博山、周村四区加强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区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16家企业;下午,视察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了副市长王顶岐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全市加强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分组讨论。整个视察活动组织严密,注重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视察前,市人大财经委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四个区县和14家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现在,我代表视察组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视察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视察组认为,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我市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一个坚持、三个突出”的总体部署,全力以赴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2005年—2009年,三次产业比重由4.2:66.8:29调整为3.6:62.8:33.6,其中,服务业比重提高了4.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由27.05%提升到35.8%,提高了8.75个百分点;全市以年均8.5%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6%的GDP增长,万元GDP能耗、SO2排放、COD净削减等“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在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市政府围绕促进传统产业实现“重而优、重而特、重而环保、重而附加值高”的总体目标,制定了5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14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紧紧抓住“升、转、关”三个环节,全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先进工艺对石油化工、轻工、建材、陶瓷、冶金机械等传统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全市地方企业主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40%以上。从2008年起实施的“5年1500亿元”技改计划,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70亿元,预计今年可完成技改投资500亿元,有望提前一年完成技改任务。二是通过提高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标准,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基本达到了国家节能减排标准。同时,加大了过剩产能向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转移力度,目前,已实施产业转移项目7个,总投资6.86亿元,在两个地区设立了淄博工业园。三是采取上大压小、等量淘汰、差别电价、区域限批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拓展环境容量空间。“十一五”以来,全部淘汰了立窑水泥生产线,水泥产能由2005年的2600万吨调整为1800万吨,关停钢铁企业29家,淘汰落后产能157万吨,关停淘汰能耗高的小化工、小造纸等企业近2700家。通过调整、改造和发展,金晶科技、鲁泰纺织等一大批传统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高端定位,集中资源,努力推进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医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市高新区、齐鲁化工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2009年全市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和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33亿元、1090亿元、450亿元,今年以来又实现了50%以上增长幅度。二是设立了10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长型企业发展。今年1-9月份,47户创新成长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均在50%以上,促进和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围绕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投融资中心、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三大重点,推进了淄博保税物流中心、齐鲁物流港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鲁中现代物流“旱码头”已初具规模。今年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相继签约,带动服务业投资增长35.4%,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3.4个百分点。

(三)突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把科技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48家、院士工作站2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3家企业获批组建省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列入国家级创新联盟。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已与国内外100余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和交流活动。三是抓好品牌建设。2009年中国名牌产品数量达到30个,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34个,均列全省第二位。四是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目前,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1.3万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493人,与淄博建立工作关系的院士达到86人。

(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集中改造、逐步推进”的原则,不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并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2009年以来共完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45个,年节能约160万吨标准煤。累计投资16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两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对工业污染点源全面实施治理再提高工程,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清水润城”景观初步显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群众的积极拥护。

(五)产业布局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充分发挥组团式城市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引导产业向相应片区集聚。目前,园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60%以上。二是积极推进重点区域搬迁改造和综合治理。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南部建材区提升、张钢片区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重大产业布局调整项目全面推进,进展较快。三是全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四是策划实施了总投资200多亿元的“两区三村”住房改造工程,腾空置换建设用地4万多亩,为布局新的优质资源腾出了宝贵空间。

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市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老工业城市固有的矛盾和困难,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工业结构层次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工业经济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每家仅为1.8亿元,过百亿元的企业仅有5家,而且均为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十大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仍高达69.7%。新上项目中,单纯扩大产能、低水平扩张的仍占较大比例。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仍是突出问题。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6%,低于全国42.6%、全省34.1%的平均水平,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在30%左右。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低、对经济支撑作用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经过几年努力,虽完成了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但我市单位GDP能耗、COD、SO2排放总量仍居全省首位。据国家环境科学院测算,若按国家要求的80%良好率计算,全市SO2环境容量为8.2万吨,而我市SO2实际排放量仍在十万吨以上,我市的环境容量难以容纳。如我市13家钢铁骨干企业的主要装备水平、排放总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经成为部分化工、建材、钢铁企业的生死线。

四是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待于完善。在思想认识方面,有的地方、部门对加强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学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强,工作上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在指标体系设置方面,有的还不够科学、合理,不利于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在制度建设方面,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在保障内涵发展的制度体系上还有些缺失,尤其是激励惩戒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作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城市,必须深刻理解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的重大意义,科学制定我市“十二五”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我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在“十二五”期间,对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要淘汰落后、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减少污染,为全市可持续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坚决杜绝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增长,突出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惠及民生、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结构调整,突出消费拉动,大力发展服务业。深刻领会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的重大意义,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立足点和着眼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逐步把消费培育成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现代金融、物流、信息、商务、科学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撑能力。突出抓好区域物流“旱码头”、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服务平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博山陶琉、周村丝绸等产业文化,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依托临淄齐文化、淄川蒲文化、沂源爱情文化,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载体。

(三)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科技水平,要建立倒逼机制,进一步完善措施,引导企业提高装备、技术和工艺水平,促进企业由资源加工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努力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品牌化,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牢固树立产业链、产业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理念,尽快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电子信息、新医药、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实现大突破。进一步树立新的资源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效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利用二次资源,盘活环境容量资源,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严把新上项目入口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真正实现“天蓝、水清、气爽、路洁”,为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四)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分区,对重点发展区、优化提升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策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市域城镇体系,合理设置产业园区,科学确定各园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特色,加快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向功能园区集中。中心城区、高新区现有“两高一资”企业逐步向相关园区转移,今后不再新上此类项目。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政策,研究制定全面统筹市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规划和措施,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五)强化考核导向,健全完善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绿色经济考核力度,科学设置考核项目和考核重点,弱化总量考核指标,强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考核,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各区县、各部门特点,分类制定考核体系,实行差异化考核。如中心城区重点考核服务业发展,高新区重点考核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发展,南部山区重点突出生态和环境保护等,进一步调动区县及部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制定完善有利于内涵发展的激励惩戒机制,充分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利于实现内涵发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限制和惩戒,在全市形成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浓厚氛围。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