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调结构转方式首先要转思想
◇ 王世淮 赵 伟
发布时间:2011-04-08 22:41:34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实践与探索

前不久,《北京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的文章,指出: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解放思想。笔者也有同感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十二五”蓝图,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达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理念,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转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的方式上来。过去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有的地方还出台政策,GDP达到百亿元以上的区县,一把手可享受高一级待遇。这样就形成了对GDP的过度追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 城乡、地区、收入分配、投资和消费等在内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粗放经营式的发展迟迟得不到实质性地转变,有的地方还在搞重复建设,仍然沿袭过去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国家整体也还没有从“国富”转入“民富”,居民收入的增长,也还没有赶上GDP的增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财富共享等问题的解决才刚刚起步。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会议开幕式致辞中也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就是要着手处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所积累的大量社会问题,实现利益调整,共享经济增长成果。说白了就是要淡化GDP数值,速度放慢一点,质量再好一点,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协调区域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推进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放松对服务业和民营企业的管制 ,推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等,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这不仅仅是个发展速度调整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利益调整和分配问题,要触动即得利益者的资本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冲突风险,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都进入攻坚阶段,引发利益冲突的风险增大。”这种风险主要是 改革中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改革者与被改革者的强势力量的利益冲突。说到底还是一种利益分配,最大程度分享发展成果问题。所以,转变发展方式,要继续解放思想,不要搞地方保护主义,只追求产值,要从国家、民族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把经济发展的利益放到民生上来;不要单一的粗放经济发展,要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齐抓共管,协调发展;不要只考虑当前一城一地得失,要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改革者从思想上弄明白了,自身的理念转变了,改革转型才有动力,才能促进经济转型。 

另外,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搞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改革转型中的新问题,才能使调结构、转方式走向正确的道路。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不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简单化、想当然,主观地从事决策,不能感情用事,而无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群众的 意愿和要求,逐步引导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轨道上来。如果违背客观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打着民生的旗号,强迫命令,强行转型,强行拆迁,搞什么新农村“形象工程”,一时一事的“政绩工程”,不从长远考虑,不从全局考虑来解决利益分配、居民增收、就业再就业和养老保险、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人民是不会拥护的,经济也不会持续发展,那种经济过热“左”的和右的倾向就会重演。只有从实际出发,从我国长期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业人口众多、世界金融危机、农民增收困难、城市就业再就业压力很大、社会保障较低、利益冲突风险增大、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等实际情况出发,以政府为主导,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民力的作用,抓住转型的动力因素,深化改革,迎难而上,不断解决转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改革不断深入,才能做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如当民工荒来临时,就应下决心调整分配结构,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改变那些分配不公 、不合理的现象;当人们对垄断企业不满时,就应改革 垄断企业对民营和其它小企业的壁垒,增强竞争力;当大城市的土地财政日益衰竭的时候,就应改革税制,让地方政府有钱为民办好事。如此等等,及时抓住转型中的动力和机遇,审时度势,深化改革,不断总结和汲取过去改革中的经验教训,最大限度的改善民生,以满足广大群众对经济发展的期待,才能使“十二五”规划蓝图落到实处。

总之,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自身调整好了,才能用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去审视“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从重速度、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经济发展、轻民生问题解决中解放出来,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落实到解决民生上来,才能下大力气着手解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所积累的大量社会问题,实现利益调整,共享经济增长成果。只有这样,一个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才能实现。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