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为了一方百姓
——记博山区人大代表、源泉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包希安◇ 董 振 博
发布时间:2009-10-14 09:41:34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走进省级中心镇、国家重点镇——博山区源泉,处处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百业兴旺、社会安定,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每当谈起源泉的巨大变迁,人们都从内心里感激他们的领头人——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包希安。

包希安,是一名“知识型”的乡镇干部,1991年从山农大毕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又脱产取得研究生学历,2005年到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喝了3个月的“洋墨水”。

包希安,自2007年初担任源泉镇党委书记以来,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党委一班人共同确定了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为主要架构的新农村发展蓝图。

抓结构调整——建设绿色致富“银行”

目前,源泉镇盛果期的猕猴桃500余亩,产量达100万公斤,按每公斤12元计算,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三年后盛果期的有机猕猴桃将达到3000亩左右,产量600万公斤左右,产值将达到12000多万元。源泉镇因有机农业发展突出,先后被列为淄博市十大农业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源泉镇,从1986年就开始引种猕猴桃,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但仍然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到2007年底,猕猴桃种植面积仅为500余亩,不到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5%。

为此,包希安组织镇人大等部门,经过近一年的调研论证,基本摸清了全镇猕猴桃种植存在的主要瓶颈制约——不集中、不连片、不成规模及农户思想不统一。

为切实解决猕猴桃种植户各自为战的现状,在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上实现突破,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包希安与镇党委一班人,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在土地流转政策方面大做文章。由包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对各村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实地测量,核实后在村务栏进行集中公示;在此基础上,各村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以联片种植、规模发展为目标,对农户同意出租的规划范围内土地“画大号”,按3—5亩为一个承包单位,按照本村→外村→本镇→本镇以外人员承包的先后次序,将土地对外进行集中转租,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不连片的问题。

同时,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扩大猕猴桃种植的优惠政策。各村以村委的名义,按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将同意种植猕猴桃农户的土地租赁过来,确保出租土地农户的实际收益不低于种植粮食作物。在猕猴桃进入盛果期的前3年,政府对种植户给予资金补助,第一年每亩补助500元,第二年每亩补助300元,第三年每亩补助200元。

由于措施到位,农民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源泉镇仲临路两侧各村与1200余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合理流转土地面积2000余亩,完成了20万株猕猴桃苗木的嫁接和栽植。

为尽快形成以有机猕猴桃为主的生态农业强镇,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和长期发展规划,在今年3月召开的镇人代会上通过了《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业镇的公约》。为此,镇党委政府大力配套发展农产品贮藏、加工业,先后建成了有机叶面肥加工场、有机食品加工厂和一批气调冷库;指导成立了宏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和秀峪有机小杂粮合作社,吸收会员500多户,注册了“珍珠泉”猕猴桃商标,并开展了黑皮花生、小杂粮等有机认证工作。

不久的将来,源泉镇将在淄河沿线和泉河至西高沿线形成5000亩有机猕猴桃基地,在仲临路沿线发展3000亩有机金银花,在麻峪和皮峪“两峪”形成2000亩的有机小杂粮基地。

抓生态旅游——培植经济发展“新亮点”

源泉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是山东省十大最具竞争力旅游强镇和国家级水资源保护地。目前,已建成了大寨自然生态探险园、马兰峪生态园、青云山姜女台等20余处各具特色的景观。

过去的源泉镇,虽然因其山高、水美、洞幽、林茂、滩浅、石怪、泉清,被誉为“江北小桂林”和“千里鲁中一明珠”,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旅游产业。

为此,包希安担任党委书记后,按照大旅游观念的要求,提出了“生态旅游搞活全镇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对景区新上景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的规划原则,根据源泉山水优美的特色,将源泉镇定位为山水生态旅游小城镇。委托中国旅游规划设计院制定了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镇所有旅游资源和景点建设全部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在景点的开发建设中,均聘请了市级以上专业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和指导施工。通过高起点的科学规划,使旅游景点的后续开发布局更为合理,功能更为完善,保证了景点长久的生命力。

为进一步优化环境,突出特色,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包希安经常走村入户,与区、镇人大代表座谈调研,确定发展思路,经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对全镇的旅游外部环境进行了优化。因景修路,抓好道路建设,对镇域内主要交通要道进行升级改造,共完成道路建设40多万平方米。源泉镇因景、因水治污,大力抓好环境治理,对淄河流域源泉段进行了综合整治,治理河道2000多米,新建了7座总长800米的拦河坝,使拦河坝的总数达到了20座,并先后关停了两个有污染的企业。同时,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15万立方米的大型垃圾填埋场和30余处垃圾收集池,对各景点的乱搭乱建以及各主要干道的垃圾、柴草、粪堆进行整治,有效地涵养和保护了源泉的地下水源,极大地改善了全镇的旅游生态环境。抓好环境绿化,深入实施因景植绿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00多亩。因景说事,抓好旅游文化建设,以开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传说为主题,充分挖掘各景点的旅游文化,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历史典故、景点传说等人文资源,形成了源泉特色的旅游文化,提高了景区吸引力。因景发展特色生态采摘游,在淄河沿岸及省道仲临路两侧建成了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每逢猕猴桃成熟时节,采摘游便成为源泉景区新兴的重要旅游项目。

目前,源泉镇作为博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已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抓社会事业——让百姓品尝发展“硕果”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得实惠。

为了让农村群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包希安一班人非常重视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全镇总体规划,新规划了农村社区源东村和郑家村20000平方米住宅楼,完成了口南路源泉至郑家段全长3.6公里的道路硬化;对中心路沿街16000多平方米立面进行了统一粉刷,统一更换了80余块店铺广告牌匾,一公里“落电下地”让小城镇更显整洁;投资140万元完成了垃圾填埋场附属设施建设,加大主干道及各景点的监管保洁力度;全力打造平安大道,在陡坡路段设立了200多米道路减速带,新设置10多处警示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和占地3000平方米的公交车停车场,对占道经营摊点和车辆乱停乱放进行了集中清理,使城镇秩序有了根本好转。

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全镇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100%,年报销各类医药费6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改善镇中心卫生院病人住院条件,投资26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脑中风康复中心”新病房楼,内配了各项先进设施,医院总床位达到130张,新病房楼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住院需求。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把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教育责任,把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作为大事来抓,千方百计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2007年8月,按照上级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合班并校工作,实现了全镇一所中心学校的目标。目前,投资100余万元的镇中心学校综合教学楼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2008年,镇致富投资8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新设床位70个,新建了老人休息室、活动室、浴室、理发室,医护室,并专门配备医护人员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查体,给老人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改造一新的门窗、暖气等设施,让老人在这里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