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检查组关于视察节能减排《决议》落实情况和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2009年12月22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曹在堂
发布时间:2010-05-28 09:47:43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结合淄博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连续三年对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视察的计划。2007年10月份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视察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针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和实际,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的目的。2008年10月份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又跟踪视察了《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督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全面完成。根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提出的重点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构建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要求,今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开展了《决议》落实情况视察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活动。11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和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四个视察检查组,听取了周连华副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汇报,分别对张店区和高新区、淄川区、临淄区、博山区贯彻落实《决议》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情况进行了视察和检查,实地考察了21家节能减排企业。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周村、桓台、高青、沂源四区县人大常委会视察、检查了本区县《决议》贯彻落实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送了视察检查报告。各视察检查组发扬认真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听汇报、看现场、查项目、摸实情,整个视察检查活动组织周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次视察检查前,部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专门听取了经贸、环保等8个市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市人大财经委、城环委分别到区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专题调研,对节能减排工作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现在,我代表视察检查组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视察检查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视察检查组认为,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有关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决议》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落实。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电耗、取水量分别比上年下降7.08%、12.07%和19.01%;全市SO2、COD净削减率分别达到12.7%和4.74%,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排名由2007年全省第三名上升为第一名。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7%;SO2、COD削减率分别达到14.17%和11.34%。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基本上达到了“天蓝、水清、路洁”,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实施“三大工程”,构建节约型产业体系。一是实施增量优化工程。严把市场准入门槛,实施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二是实施传统行业提升工程。出台了水泥、焦化、建陶、石灰石加工、焦宝石等行业调整意见,明确了行业发展规模和节能减排标准,制定了《2008—2010年重点产品能耗定额》,稳步推进化工、建材、机械、冶金等八大行业能耗标准化管理。通过“上大压小、等量淘汰、差别电价、区域限批”等措施,全市关停小化工、炼铁、造纸企业1746家,淘汰建陶生产线50条、水泥立窑生产线43条。三是实施重点装备改造工程。2008年以来淘汰改造落后变压器3315台;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4197台套,淘汰电动机2607台、工业锅炉491台(套),改造110台(套)。

    (二)完善“三项制度”,建立节能长效机制。一是严格执行节能目标“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健全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个体系,将节能目标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范围,实行节能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未能完成节能目标的15户企业实施了“一票否决”。二是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制度,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对能源消费总量超出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三是推行“一岗双责”制度,制定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了问责力度。

    (三)拓展发展空间,争创发展新优势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全市“两区三村”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项目贷款到位73.59亿元,实际拨付34.1亿元。东部化工区搬迁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各企业搬迁已陆续展开。集中抓好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产业转移等工作,去年以来全市有效盘活存量土地9000亩,腾出能耗空间约350万吨标准煤,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四)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着力加强水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提高。突出抓好30家重点SO2、30家烟尘和30家粉尘排放企业、30个重点空气污染乡镇、30个重点空气污染区块、30条重点扬尘道路,治理大气污染点源2200余处。加大脱硫设施建设和改造,切实抓好粉尘、烟尘、扬尘治理,深入开展化工异味专项整治,确保了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今年1—10月份,全市良好天数同比增加34天,SO2和可吸入颗粒物同比分别下降6.2%和17.2%。发放4亿元环保债券专项用于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强化了污染点源治理,对猪龙河、孝妇河、淄河、涝淄河等进行了高标准综合整治。

    (五)节能环保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节能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去年共监察重点用能企业196户,查处淘汰落后设备1146台套。开展了以建立“四个杜绝”(杜绝烟筒冒黑烟;杜绝化工异味;杜绝粉尘烟尘;杜绝偷排渗排,使小河流变清)长效机制为重点的污染治理活动,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建立环保执法“六制”(领导责任制、网络检测制、定期通报制、联合执法制、挂牌督办制、责任追究制),坚持依法“顶格处罚”,今年以来共查处环保违法行为415起,对其中181起行政处罚1359万元;对环境违法分子实施行政或刑事拘留,有力地震慑和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问题

    视察检查组认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成绩很大、效果明显,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节能减排工作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离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够协调,第三产业比重低。2008年第三产业占比为31.7%,低于全省33.4%、全国40.1%平均水平。作为体现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着整个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性强,高新技术产业、低碳工业所占份额较少;原料类、初加工产品过多,产业链短、终端产品少的问题没有根本改观。部分新上项目能源资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不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新的产能过剩,资源和环境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

    (二)落后工艺、落后产能比重大,企业装备水平较低,技术对节能减排的支撑能力不强。如,我市钢铁行业7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一半以上是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限制的。其主要设备烧结机SO2排放不达标。38家电厂中使用新设备新工艺脱硫、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仅有3家,未完成脱硫治理任务的仍有4家。与此同时,科技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还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多。

    (三)环境质量有待于提升。据国家环境科学院测算,若按80%良好率计算,全市SO2环境容量为8.2万吨,而我市去年SO2排放量就达到19万吨,是环境容量的2.3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经成为部分企业的生死线。一些行业如钢铁行业、盐化工行业的部分企业,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还能勉强生存,一旦原有标准提高或新标准出台,随之执法力度加大,这些企业生存就成问题。孝妇河上游氨氮含量超标、鱼类无法生存现象应高度重视。

    (四)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一是区县交界处、城乡结合部工业布局散乱,缺乏统一规划。如淄川、张店两区交界处密布了200多家建陶企业、500多条生产线,并处于张店城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造成很大压力。二是有些新上项目特别是中小项目不进园区,园区难以发挥应有的集聚效应和监管作用。三是随着“土小”企业的关停,腾出了大量土地、厂房,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工业升级换代、发展绿色经济还缺乏应有的决心和办法措施,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五)对节能减排工作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攻坚破难关键阶段,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当前,有的地方仅满足于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缺乏高标准、严要求。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上,有重增长、轻质量,重当前、轻长远的倾向和苗头,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思想时有回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居安思危,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应对金融危机复杂经济形势中,我们积累了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但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上我市长期累积形成的靠高耗能、高排放传统产业支撑经济增长的现实状况,对于可持续发展是个严峻考验,如若不加以改变,发展难以持续,环境难以容纳,资源难以支撑。要认真贯彻中央“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近期与长远、好与快的关系,坚决反对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防止在保经济增长压力下放松节能减排工作的倾向,坚定不移、毫不手软、持之以恒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坚决果断地遏制产能过剩。

    (二)转变思路,找准突破口,坚决打好结构调整这场硬仗。坚持“一产调新调优、二产调高调强、三产调大调活”的思路,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以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是把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放到重要战略位置。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物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源头控制,坚决把好项目审批关。从严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新上项目审批,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投资监管,防止重复建设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过剩。重大投资项目要实行专家论证,向社会公布项目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鼓励和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绿色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绿色增长。三是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分门别类,深入分析研究各行各业现状,对照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建材、化工、钢铁、小火电等行业调整方案,自我加压,提高准入门槛,该鼓励的鼓励,该淘汰的淘汰,该限期治理的限期治理。

    (三)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深化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推动产业布局优化。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启动的契机,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分析我市在国家和省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优势,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推动产业布局调整。抓好重点工业园区及部分特色工业聚集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搞好入区项目的论证、协调和服务,禁止项目的分散布点,努力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和补偿机制,集中规划和利用土地整理、“两区三村”改造中腾出的土地,防止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抓好重点区域、领域和流域的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加快张南工业区改造和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调整;加大投入,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实现雨污分流,努力巩固孝妇河流域治理成果。

    (四)加大投入,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选择,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要持之以恒地在提高技术标准上下功夫,在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上下功夫,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设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基金,将分散在各个行业、领域和部门的资金集中起来,统筹使用,鼓励扶持技术研发和推广、技术改造、重点工程、淘汰落后产能等,提高基层和企业主动调整的积极性。借鉴博山区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机电、建材、陶琉传统产业,构建发展新优势的经验做法,瞄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组织科研人员攻克节能减排关键和行业共性技术,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依法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和环保执法机构建设,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始终保持节能减排的高压态势,对各类违法行为,依法“顶格处罚”,决不手软;对那些屡查屡犯者,依法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决不姑息。不管企业财政贡献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存在违法行为、造成污染、危害群众健康,就要坚决查处。三是调整完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强化政绩考核,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考核指标,弱化经济总量、招商引资等考核指标,试行差异化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四是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涉及节能减排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开展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将节能减排工作列入监督重点,通过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形式,加大监督力度,促进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