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高度关注就业问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09年4月29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程嗣福
发布时间:2009-12-14 14:53:32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内务司法委员会及周村代表团王树武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高度关注就业问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议案”原案。大会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议案的审查报告》中指出,“建议将两案并案处理,交由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进一步调研、审议,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是否立案的报告,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为了做好审议,内司委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及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就业再就业问题的有关政策。从2月下旬至4月上旬就议案进行调研,先后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市人事局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到张店、博山、淄川、周村、沂源等区县和13个市直部门、院校、大学生见习基地,听取了就业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并邀请了26名省市人大代表参加座谈会;召开了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企业负责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对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发函征求各级人大代表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136条。通过调研,对全市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对就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4月10日,市人大内司委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对该案进行了认真审议。

委员们认为,近几年来,特别是自2008年1月1日实施《就业促进法》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对就业再就业问题非常重视,工作措施不断加强。各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但是,通过调研也发现,我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增长的趋势已经显现,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下岗、待岗、转岗人员增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逐步加大,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实还有相当长的过程,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舆论氛围还不够浓厚。这些凸现的矛盾和问题影响着全市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议案原案所涉及的问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就业机会问题

经济发展是就业的“源头活水”。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以服务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我市连续6年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大于失业的目标,城镇就业总人数达90多万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市经济运行困难增多,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现象,导致下岗、待岗人员明显增加。据有关部门对市及区县341户企业的调查,有1.7万名职工出现待岗,占调查企业职工总数的8.9%。今年1—2月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100人,同比下降24.2%;2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3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逐步加大的趋势已经显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用工减少。据对10户上市公司用工情况调研分析,新增就业人员2007年达到高峰,2008年用工开始减少,2009年预计进一步下降。按照产业优化升级要求,两年内我市工业企业装备水平要由现在的58%升级到70%,企业用工将呈缓慢下降趋势。

我市作为依托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靠投资拉动,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2008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总量为31.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受到限制,增加社会就业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我市就业工作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们必须变“危”为“机”,认真落实十七大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坚定不移地结合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发挥政府投资、工业振兴计划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更多拉动就业。加快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的发展步伐,拓宽就业渠道。支持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和老工矿区城镇加快发展,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9年我市预计接收大中专毕业生2.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000余人,加上外市来淄博就业和近两年沉淀的未就业毕业生,预计将有3万大中专毕业生需要就业。如果按照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5%实现就业的话,仍有近8000人无法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一直比较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工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安置;部分区县受财政困难的困扰,扶持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平衡;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存在待遇低、用工不规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毕业生缺乏吸引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工资、户口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制度和措施尚不健全、不配套,客观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大学生就业观念亟待更新,不愿降低门槛、创业意识差,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

市政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落实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要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理念;加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困难毕业生援助措施,实施毕业生就业帮扶工程,有效促进困难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三)服务业发展与就业问题

随着全市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市劳动力就业和新增就业的重要和主要渠道。2008年,服务业从业人员约达到72.6万人,增长16.2%左右,在服务业就业的新增人数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6.2%左右。但是,对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认识不足、服务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促进服务业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等,制约着全市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还有很大空间。

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要抓住建设鲁中国际物流中心的有利时机,加快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培训,积极创造和增加服务业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人员,扩大就业规模。

(四)统筹城乡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问题

根据劳动部门调研测算,预计今年全市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12万人左右。其中:上年结转失业人员2.8万人,新成长劳动力1万人,大中专技校毕业生3万人,复退军人0.2万人,由就业转失业人员5万人左右。我市农村劳动力累计务工人数30万人左右,有10%今年不能就业。

作为老工业城市,我市城镇就业压力一直比较大,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岗、失业、农村劳动力进城、隐性就业、隐性失业五大现象同时存在,城乡“双零”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压力不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加重;部分就业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招工单位的岗位需要、技能要求差距较大,企业“招工难”和劳动力结构性过剩问题同时存在。政府要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推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规划和建设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及社会保险制度。

(五)市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问题

目前,区县人力资源市场经过改造扩建已初具规模,较好的发挥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但市人才市场和市人力资源市场由于面积小、摊位容量少,门前形成了马路市场,严重造成交通阻塞,影响了市容市貌。政府要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技工市场、农民工市场、家政服务市场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个市场,靠市场调节就业。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平台作用,整合各类就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六)市政府加强领导,建立就业再就业工作协调机制问题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就业问题作为本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议事日程,建立高层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协调机制,通盘研究指导全市就业工作。劳动、人事、财政、税务、工商和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造性的贯彻落实好各项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拓宽创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挥各自优势,安排专栏、专题节目,及时宣传政府出台的政策和在就业创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营造促进就业的浓厚氛围。

委员们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关心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关心就业、解决就业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既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更是我们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扩大就业继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才能带来更多旺盛的消费需求,才能促进我市经济稳步增长。议案原案所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关于高度关注就业问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也是正确的,体现了人大代表对就业再就业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办理好该议案,对于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立案办理。

以上意见,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