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新区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 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09 10:49:03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市人大、高新区联合调研组
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议和全市新经济发展大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市委江敦涛书记批示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提出的“三区一窗口”定位要求,高标定位、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拉长“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长板,新经济正在悄然成为高新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一、基本情况
(一)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起势。依托清华大学MEMS研究院、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创新载体,坚持引育并重,全力推进MEMS芯片、集成电路、光电子、智能软件、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集聚发展。MEMS芯片研发设计走在全国前列,集成电路板块主要包括晶园减划和测试,集成电路框架制造等,其中以新恒汇、齐芯微为代表的IC卡封测领域飞速发展,已成为江北第一、全国第二的IC卡封测基地。工业互联网板块以行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物联网解决方案为主,拥有天利和软件、德佑电气、精彩无线、信通、智洋等一批骨干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板块,主要企业有兆物网络、海旺达等骨干企业。仪器仪表板块主要包括电力、通信、医疗分析检测仪器等领域,拥有信通电子、智洋创新、亚华电子、福瑞德测控等高速成长的企业。智能装备板块涵盖医用设备、车船用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50余个,拥有新华医疗、淄柴集团、新马药机、博润科技等众多骨干企业。机器人板块以能行集团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从底层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及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精密减速机可替代进口产品;协作机器人即将批量生产投入市场,国内技术领先;机器人行走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二)高标准规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专业载体。一是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有MEMS产业孵化器、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以及国际先进的6英寸硅基MEMS研发制造平台及供企业产业化生产的百级、千级、万级加速器,已有100余家重点企业、54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入驻发展。二是规划建设了MEMS产业基地,该基地占地448亩,总投资102亿元,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14.7万平方米已建成,二期33.5万平米已基本建成进入收尾阶段,绿能芯创、宏荣电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入驻发展。三是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家”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家”产业园,其中,人工智能“家”科创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85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米,主要建设研发楼、总部与办公楼、创新工场、信息工程展示中心、机器人展示中心等;人工智能“家”产业园位于齐鲁电商谷三期,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装修;已有10余个项目预入驻,项目领域主要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广告投放、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领域。
(三)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加力提速。把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作为推动新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2020年,高新区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规上企业116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63.39%;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占规上比重78.4%。新恒汇、亚华电子2家企业被评为市准独角兽企业榜单;11家企业被评为省瞪羚企业,18家企业被评为市瞪羚企业。共建成智慧工厂、智能车间17个,6家企业获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2家企业获批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7家企业或产品获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首台(套)技术装备等,29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15家企业入选“旗舰”培育工程、31家企业入选“雏鹰”培育工程,3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50台套,累计企业上云达到500家。
(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更加优化。引导企业学习金史密斯和海尔卡奥斯合作模式,将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融入从上游原料到下游产品的全环节,用科技赋能全流程。依托清华大学MEMS研究院、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载体吸引一批人工智能高端创新人才、技术型人才落地,鼓励柔性引进国内产业领域专家、工程师,引导在高新区开展定向指导与短期工作,已有尤政、朱林、姚庭、冯翔等一批人工智能方面的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专家落户高新区。近期拟出台《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举措,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投向人工智能产业领域。
二、存在问题
(一)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体量不够大。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高端物流“3+2”主导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水平不够高,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发展的力度、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创新动能还不够足。新经济、新业态规模刚刚起步,研发实力较强的人工智能企业偏少,对地区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有限,爆发式高成长企业相对缺乏。
(三)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不够多。区内工业生产应用场景,比如自动化生产线、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够多。在智慧物流、智能文娱消费、智能环境治理、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应用场景相对偏少。
三、几点建议
(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大力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围绕主导产业,以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为基础,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做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新动能加速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引领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产业生态基本建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二)紧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做大做强优势重点领域。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根据高新区“3+2”产业发展需求,把握“后疫情”时代生物医药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趋势,引导新华制药、新华医疗等龙头企业发展高端制剂、创新药、智能医学影像等前沿领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家”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家”产业园等项目发展,培育发展互联网医疗、工业机器人、制造业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打造全市新经济产业聚集区。
(三)强化场景引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按照“一个场景培育一个产业”的思维,通过引领、国企示范、大众创新的模式有重点地培育和打造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对经过市场考验、发展前景好的创新领域优秀项目,通过政府首购、试点示范等形式加强推广支持。全面理顺、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园区运行体制等领域改革,构建“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打造“高新区效率”,叫响“高新区服务”品牌,积极营造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
一、基本情况
(一)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起势。依托清华大学MEMS研究院、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创新载体,坚持引育并重,全力推进MEMS芯片、集成电路、光电子、智能软件、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集聚发展。MEMS芯片研发设计走在全国前列,集成电路板块主要包括晶园减划和测试,集成电路框架制造等,其中以新恒汇、齐芯微为代表的IC卡封测领域飞速发展,已成为江北第一、全国第二的IC卡封测基地。工业互联网板块以行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物联网解决方案为主,拥有天利和软件、德佑电气、精彩无线、信通、智洋等一批骨干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板块,主要企业有兆物网络、海旺达等骨干企业。仪器仪表板块主要包括电力、通信、医疗分析检测仪器等领域,拥有信通电子、智洋创新、亚华电子、福瑞德测控等高速成长的企业。智能装备板块涵盖医用设备、车船用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50余个,拥有新华医疗、淄柴集团、新马药机、博润科技等众多骨干企业。机器人板块以能行集团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从底层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及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精密减速机可替代进口产品;协作机器人即将批量生产投入市场,国内技术领先;机器人行走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二)高标准规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专业载体。一是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有MEMS产业孵化器、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以及国际先进的6英寸硅基MEMS研发制造平台及供企业产业化生产的百级、千级、万级加速器,已有100余家重点企业、54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入驻发展。二是规划建设了MEMS产业基地,该基地占地448亩,总投资102亿元,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14.7万平方米已建成,二期33.5万平米已基本建成进入收尾阶段,绿能芯创、宏荣电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入驻发展。三是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家”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家”产业园,其中,人工智能“家”科创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85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米,主要建设研发楼、总部与办公楼、创新工场、信息工程展示中心、机器人展示中心等;人工智能“家”产业园位于齐鲁电商谷三期,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装修;已有10余个项目预入驻,项目领域主要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广告投放、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领域。
(三)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加力提速。把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作为推动新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2020年,高新区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规上企业116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63.39%;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占规上比重78.4%。新恒汇、亚华电子2家企业被评为市准独角兽企业榜单;11家企业被评为省瞪羚企业,18家企业被评为市瞪羚企业。共建成智慧工厂、智能车间17个,6家企业获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2家企业获批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7家企业或产品获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首台(套)技术装备等,29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15家企业入选“旗舰”培育工程、31家企业入选“雏鹰”培育工程,3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50台套,累计企业上云达到500家。
(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更加优化。引导企业学习金史密斯和海尔卡奥斯合作模式,将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融入从上游原料到下游产品的全环节,用科技赋能全流程。依托清华大学MEMS研究院、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载体吸引一批人工智能高端创新人才、技术型人才落地,鼓励柔性引进国内产业领域专家、工程师,引导在高新区开展定向指导与短期工作,已有尤政、朱林、姚庭、冯翔等一批人工智能方面的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专家落户高新区。近期拟出台《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举措,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投向人工智能产业领域。
二、存在问题
(一)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体量不够大。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高端物流“3+2”主导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水平不够高,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发展的力度、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创新动能还不够足。新经济、新业态规模刚刚起步,研发实力较强的人工智能企业偏少,对地区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有限,爆发式高成长企业相对缺乏。
(三)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不够多。区内工业生产应用场景,比如自动化生产线、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够多。在智慧物流、智能文娱消费、智能环境治理、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应用场景相对偏少。
三、几点建议
(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大力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围绕主导产业,以人工智能赋能主导产业为基础,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做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新动能加速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引领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产业生态基本建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二)紧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做大做强优势重点领域。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根据高新区“3+2”产业发展需求,把握“后疫情”时代生物医药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趋势,引导新华制药、新华医疗等龙头企业发展高端制剂、创新药、智能医学影像等前沿领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家”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家”产业园等项目发展,培育发展互联网医疗、工业机器人、制造业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打造全市新经济产业聚集区。
(三)强化场景引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按照“一个场景培育一个产业”的思维,通过引领、国企示范、大众创新的模式有重点地培育和打造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对经过市场考验、发展前景好的创新领域优秀项目,通过政府首购、试点示范等形式加强推广支持。全面理顺、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园区运行体制等领域改革,构建“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打造“高新区效率”,叫响“高新区服务”品牌,积极营造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