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握刀枪 弯弓射豺狼
发布时间:2021-06-25 12:33:16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
他,自幼聪颖,学有所成,立志“教育救国”,回乡梓任教是“先生”!他,面对外敌入侵,奋起唤起民众,是最早的“民先”队员!
他,为赶走日本侵略者,脱下长衫,拿起枪杆,是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员!他,冲锋在前,血洒疆场,是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个集团军军史中的著名烈士!他,就是王锐。
王锐,原名王有才,字秀挺。
1913年出生在博山县郭庄乡洪山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春就读于南博山镇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后转入南崮山村博山县立第六小学就读。
1928年春,王锐入山东省青年学生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发祥地之一的山东省立青州(益都)第十中学。入校后,他在中共地下党团组织的指引下,千方百计寻找、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
1931年秋,王锐初中毕业回到家乡。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他心急如焚,夜不能寝。为唤起千千万万的民众,决心献身教育事业,利用学校这块阵地教育学生。他怀着“教育救国”的强烈愿望,先后在博山县后峪和西河等村任教。在学校,他认真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同时,积极开办工农夜校,教工人、农民识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
1935年,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王锐更积极地学习进步书刊,向学生和工农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并于翌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号召每个优秀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中共博山地下党员张敬焘等,于1938年2月,成立了博山县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总部。王锐闻讯,当即“脱下长衫,放下笔杆,拿起枪杆”,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任第一大队中队长。
临行前,他向乡亲们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武装保卫国土是我的心愿。今天,我弃笔从戎,报效祖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不赶走日本侵略者绝不罢休。”4月,第六军升编,王锐被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任连指导员。
1939年初,王锐调任四支队一团一营教导员。不久,又调任四旅十一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春,日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王锐和二营营长岳峻率领二营以长途奇袭的战术,出其不意一举拔掉了司马河村敌据点,俘敌200多余名。
1941年秋,日本侵略者出动万余兵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妄图围歼活动在鲁中山区的四旅主力。一天夜里,王锐和岳峻率二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樵岭前村敌据点,一举歼灭伪军一个营,挫败了敌人妄图截断我地下交通线的阴谋。
樵岭前战斗结束后,王锐率二营刚到新泰与蒙阴交界处的白草坪,突然遭到了日伪军4个团的合围。王锐指挥若定,鼓励战士:“两军相对勇者胜。只要我们敢于和敌人拼刺刀,就一定能够打退敌人的进攻,寻机突出包围圈。”
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王锐和岳峻指挥二营,从太阳刚刚升起,一直打到日落西山,连续打退敌人七八次进攻。在战斗中,王锐冒着弹雨,一会在这个阵地上鼓动,一会又隐蔽在那个阵地上指挥。战士们机枪打哑了,就换步枪;步枪打坏了,就用手榴弹;手榴弹扔光了,就掀起石头向敌人砸去。夜幕刚刚降临,在一片急促的冲杀声中,王锐率二营指战员突出重围。白草坪突围战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围歼我四旅主力的阴谋。
1942年初,王锐调任鲁中区第二军分区一团政治委员。10月26日,日伪军15000余人,配以飞机7架,大炮数10门及大量的骑兵,分12路向沂蒙山区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鲁中二地委领导机关驻地南墙峪一带扑来。
中共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和山东军区特务营、鲁中区第二军分区一团战斗部队,来不及转移,便迅速抢占了对崮山有利地形,以保卫省委及纵队机关。
11月2日拂晓,敌8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突然向对崮山“合围”。战士们按照军区首长“坚守阵地,争取时间,打击敌人,以求天黑机动转移”的指示,面对10倍于我、蜂拥而上的日伪军,严阵以待。
对崮山,又叫笛崮山,东西长约一华里,南北宽不足一里,而且山顶秃平,树木很少,仅有一些残缺不全的石垒。战士们就是凭借着它和简易工事作掩护,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敌人的飞机频繁向山上轰炸,大炮不断向山上轰击,山石纷飞、硝烟弥漫,日伪军嗷嗷地嚎叫着向山上冲来……
王锐和政治处主任张圣苻坚守在对崮山的东南角指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下午3点,敌人用重炮、毒瓦斯轮番向东北角和东南角两阵地猛烈轰击。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一块弹片射进了王锐的胸膛,王锐壮烈牺牲了,年仅29岁。
太阳落山,在一阵密集的枪声和冲杀声中,战士们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去!对崮山血战,除王锐牺牲外,山东省战区工会秘书长李竹如、一团团长刘毓泉等200余名八路军将士壮烈牺牲!山东纵队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江华身负重伤。
对崮山突围战后,山东省委、山东纵队及二地委机关为烈士们举行了追悼大会!立碑以志,永世不忘,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他,为赶走日本侵略者,脱下长衫,拿起枪杆,是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员!他,冲锋在前,血洒疆场,是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个集团军军史中的著名烈士!他,就是王锐。
王锐
求学
王锐,原名王有才,字秀挺。
1913年出生在博山县郭庄乡洪山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春就读于南博山镇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后转入南崮山村博山县立第六小学就读。
1928年春,王锐入山东省青年学生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发祥地之一的山东省立青州(益都)第十中学。入校后,他在中共地下党团组织的指引下,千方百计寻找、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
入党
1931年秋,王锐初中毕业回到家乡。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他心急如焚,夜不能寝。为唤起千千万万的民众,决心献身教育事业,利用学校这块阵地教育学生。他怀着“教育救国”的强烈愿望,先后在博山县后峪和西河等村任教。在学校,他认真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同时,积极开办工农夜校,教工人、农民识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
1935年,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王锐更积极地学习进步书刊,向学生和工农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并于翌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到游击队去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号召每个优秀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中共博山地下党员张敬焘等,于1938年2月,成立了博山县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总部。王锐闻讯,当即“脱下长衫,放下笔杆,拿起枪杆”,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任第一大队中队长。
临行前,他向乡亲们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武装保卫国土是我的心愿。今天,我弃笔从戎,报效祖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不赶走日本侵略者绝不罢休。”4月,第六军升编,王锐被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任连指导员。
战鲁中
1939年初,王锐调任四支队一团一营教导员。不久,又调任四旅十一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春,日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王锐和二营营长岳峻率领二营以长途奇袭的战术,出其不意一举拔掉了司马河村敌据点,俘敌200多余名。
1941年秋,日本侵略者出动万余兵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妄图围歼活动在鲁中山区的四旅主力。一天夜里,王锐和岳峻率二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樵岭前村敌据点,一举歼灭伪军一个营,挫败了敌人妄图截断我地下交通线的阴谋。
樵岭前战斗结束后,王锐率二营刚到新泰与蒙阴交界处的白草坪,突然遭到了日伪军4个团的合围。王锐指挥若定,鼓励战士:“两军相对勇者胜。只要我们敢于和敌人拼刺刀,就一定能够打退敌人的进攻,寻机突出包围圈。”
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王锐和岳峻指挥二营,从太阳刚刚升起,一直打到日落西山,连续打退敌人七八次进攻。在战斗中,王锐冒着弹雨,一会在这个阵地上鼓动,一会又隐蔽在那个阵地上指挥。战士们机枪打哑了,就换步枪;步枪打坏了,就用手榴弹;手榴弹扔光了,就掀起石头向敌人砸去。夜幕刚刚降临,在一片急促的冲杀声中,王锐率二营指战员突出重围。白草坪突围战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围歼我四旅主力的阴谋。
浴血对崮山
1942年初,王锐调任鲁中区第二军分区一团政治委员。10月26日,日伪军15000余人,配以飞机7架,大炮数10门及大量的骑兵,分12路向沂蒙山区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鲁中二地委领导机关驻地南墙峪一带扑来。
中共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和山东军区特务营、鲁中区第二军分区一团战斗部队,来不及转移,便迅速抢占了对崮山有利地形,以保卫省委及纵队机关。
11月2日拂晓,敌8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突然向对崮山“合围”。战士们按照军区首长“坚守阵地,争取时间,打击敌人,以求天黑机动转移”的指示,面对10倍于我、蜂拥而上的日伪军,严阵以待。
对崮山,又叫笛崮山,东西长约一华里,南北宽不足一里,而且山顶秃平,树木很少,仅有一些残缺不全的石垒。战士们就是凭借着它和简易工事作掩护,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敌人的飞机频繁向山上轰炸,大炮不断向山上轰击,山石纷飞、硝烟弥漫,日伪军嗷嗷地嚎叫着向山上冲来……
王锐和政治处主任张圣苻坚守在对崮山的东南角指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下午3点,敌人用重炮、毒瓦斯轮番向东北角和东南角两阵地猛烈轰击。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一块弹片射进了王锐的胸膛,王锐壮烈牺牲了,年仅29岁。
太阳落山,在一阵密集的枪声和冲杀声中,战士们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去!对崮山血战,除王锐牺牲外,山东省战区工会秘书长李竹如、一团团长刘毓泉等200余名八路军将士壮烈牺牲!山东纵队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江华身负重伤。
对崮山突围战后,山东省委、山东纵队及二地委机关为烈士们举行了追悼大会!立碑以志,永世不忘,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