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亭血洒玉皇山
发布时间:2021-05-11 13:53:14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
6月19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陕西东府游击队第二支队创始人之一、中共淄博特委军事部长薛云亭牺牲的日子。每每走到淄博市博山区下庄村时,人们都会指着村西玉皇山下的河滩告诉你:“薛部长就牺牲在那里!”
一块立于1944年的方碑,穿越战火,历经岁月,就像当年薛云亭掩护人民群众一样,永远伫立在他牺牲的地方。从此,在静寂的晨曦中,一名陕北来的共产党人,与脚下的这片山山水水,共同迎接初升的太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最艰难时入党
薛云亭,又名薛有兴,生于1907年,陕西韩城东范家庄人。幼时接受过短期私塾启蒙教育。12岁时父亡,因家庭贫寒,少小年纪就只能以打短工、帮零工,维持一家五口人生计。
“四一二”大屠杀后,大革命遭受挫折,暂时转入隐蔽。中共党员张子超从陕北回到故乡,秘密开展农村的建党活动。薛云亭怀着为穷苦百姓争生存的信念,积极靠拢党组织,就在革命处于低潮、革命最艰难的时期,1928年3月,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县委领导下,薛云亭积极贯彻省委关于“抗粮、抗款、反土豪”的决议,以范家庄支部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民党员,积极发展贫农会员,扩大组织,壮大力量,在夏收中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和其他党员一起,因势利导,组织贫苦大众进行抗粮、抗款、吃大户的斗争活动。
1932年5月初,县委根据省委“要建立农民武装,成立赤卫队”的指示,中共韩城地下党组织在上官庄学校建立了第一支农民武装力量——韩城赤卫队,薛云亭任分队长。
6月2日,刘志丹、黄子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来韩城,薛云亭率赤卫队与游击队配合开展游击战争,在上官庄、花马庄、高家坡等12个村落,打土豪、分粮食,救济贫苦农民。所到之处,群众拍手欢迎,地主豪绅闻风丧胆。赤卫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队员增至300多人。后来,遭国民党军队围攻,陕甘游击队撤离韩城,赤卫队改为分散活动。1935年,红二十六军来韩开展游击战争。薛云亭积极配合打土豪斗争。同年10月,中共韩城县委恢复后,薛云亭任南原区委书记,积极筹集武器,扩大地下武装。
1936年2月20日,薛云亭等人组织领导了韩城高家坡武装暴动。次日,在迪庄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西东府游击队第二支队”,任一中队队长。先后收缴高家坡、清水、张家坡、西英村等保甲及地主家枪支20多支,处决了敌伪反动骨干多名。后部队遭敌人袭击,受重创,史称“番地事变”。
农民武装斗争的力量遭到严重损失后,中共韩城县委决定:薛云亭去西安,与陕西省委联系,以便恢复在韩城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6月23日,薛云亭与霍士廉等人一行,化装成“麦客”(赶麦场,为人打短工割麦子)跋山涉水,不畏艰险,穿过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奔向陕甘苏区的关中苏区。
从此,29岁的薛云亭离开了家乡。别妻舍子,音讯全无,直至牺牲,家人再也没有听到他的丝毫讯息。
他走后,在反动势力的迫害下,妻子备受蹂躏摧残,以致出走失踪,幼子则遇难夭亡。实可谓:革命征途路漫漫,未有毫寸是等闲!
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已在关中苏区司令部特务队任政治指导员的薛云亭被党组织派去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初,为加强对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的领导,推动山东抗日武装斗争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前往延安,请求中央派出干部。中共中央立即派出郭洪涛、霍士廉(担任秘书长)、王彬(担任队长)、薛云亭、杨国夫等50多名红军干部,携带两个电台,在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和副部长李富春等领导人的欢送下,由郭洪涛同志带队,先期出发,奔赴抗日前线。
他们辗转数月,于5月16日到达山东抗日前线。同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任命薛云亭为中共淄博特委军事部部长。
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呼声中,薛云亭深入抗日一线,率一个营的兵力,转战沂水北部、博山南部和益(都)临(朐)边区一带。组织领导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协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博山下庄一带,是抗战时期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北大门。这里位处鲁山脚下,横跨五县边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羊肠小道相互连接,进可攻、退可守。守住此地,就可以保证八路军贯通东西的纽带。薛云亭率部就坚守在敌我武装斗争的最前沿。
1939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背信弃义,制造摩擦,袭击屠杀山东纵队三支队护送过境的队伍,造成山东纵队三支队三百多名干部伤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事件”。薛云亭根据中央及省委部署,积极协助地方政权在博山下庄召开了大规模的“太河惨案追悼大会”,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号召枪口一致对外团结抗日。会后又发动组织“群众代表请愿团”,到国民党山东政府请愿,强烈要求严肃处理“太河惨案”的肇事者;同时及时将有关情况电告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纵队和中共中央。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当时,博山下庄一带的广大农村,为了保家护国,抗击日寇的烧杀抢掠,成立了很多道会群众组织,名目繁多,如“堂天道”“罡风道”等等。各道会的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人不一,势力强,影响大。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教育引导下,纷纷编入八路军。但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共限共政策,山东省政府沈鸿烈带头破坏离间我党与地方道会门武装力量的关系,企图争夺群众,孤立八路军。薛云亭在处理道会群众组织的问题中,心思缜密,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坛口讲,与大头领交朋友,为贫苦道友解难题。坚决铲除动摇分子,挫败了反动派的分化阴谋,巩固了党对地方道会群众抗日武装的领导。
敌伪顽对下庄一带这块抗日根据地的蓬勃发展,既恐惧又仇恨,时刻图谋摧毁这一抗日堡垒。1939年6月7日,日军集合重兵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夏季大扫荡,仅博山一路就有数千兵马。薛云亭在下庄东山指挥部队对进犯之敌进行了有力地阻击。
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
1939年6月19日清晨,依稀的晨雾中,博山城里的日伪军500余人,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薛云亭所在的下庄村。
正在村北门外带领警卫员王清江和自卫团三连指导员安凯平等人巡逻的薛云亭,发现包抄而来的敌人大队人马后,迅速在天色掩护下,组织向西山转移。他们越过20多米宽的河道进入秀才峪沟口的一片白杨树林,再前进几米就可以进入峪内安全地带。但一向以群众安危为重的薛云亭突然停住了脚步,他决定把敌人引向自己,掩护群众向东山沟转移。
于是,他挥枪就打,清脆的枪声震醒了睡梦中的山村,也挽救了更多睡梦中的群众。
“把敌人引过来,掩护群众转移,跟我走!”他一面向包围村庄的敌人开枪,一面大声地喊着。敌人一阵慌乱后,纷纷掉转方向向薛云亭他们包围过来。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薛云亭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很多人因此而得救。而薛云亭毅然决然地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坦然地面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选择!
敌众我寡,力量悬殊,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薛云亭指挥战士们奋起迎击敌人。
枪声越来越密,日军来势汹汹、嗷嗷叫着向前冲。
薛云亭从黄色的文件包里拿出文件,送到嘴里咀嚼,来不及咀嚼的就撕成碎片,扔向河滩、堰下、树林子。
此时,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子弹像雨点一样从他们的头上、肩上、身边飞过,很多树木已被炮火点燃,炮弹炸起石堰,溅起的泥沙四处飞扬。
薛云亭躲在树后,沉着冷静地用匣子枪瞄准敌人,一枪一个。他虽然没数打死了多少个鬼子,但他看到敌人不敢再向前冲击了。朦胧中,远处是战友们和群众的转移的身影。
正在这时,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薛云亭的头部,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渐渐地歪倒在树旁。那只握着匣子枪的右手,还想射击,但抬了几次都没有抬起来。
“薛部长!薛部长!”一看薛云亭倒下了,王清江从隐蔽的大树后一跃而起,扑向薛云亭,他是想挡下射向薛云亭的子弹,哪怕是一颗也行,尽管他的身体一样瘦小!
但他却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再也爬不动了……
群众转移了,而薛云亭和警卫员王清江,不幸壮烈牺牲!
高高的玉皇山见证了英雄的壮烈!为人民、为抗日,薛云亭血洒疆场!
敌人走后,村自卫团的战士们和群众在小树林旁找到薛云亭,大家团团围了过来,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走到薛部长和王清江身边,轻轻地抱起他们的身躯,然后抽泣地说:“薛部长为了保护我们,叫鬼子打死了……”一时,乡亲们恸哭失声。
为了纪念薛云亭,1944年,下庄村民众在他牺牲的地方,立下了这块纪念方碑!
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唤醒了更多的群众,从此跟定共产党,踏着烈士的鲜血走上了革命道路。下庄村从原来的一个党支部,发展成了一个总支部下设5个分支部,党员增加到200余人。
一顶八角帽,记下了岁月的沧桑。一双坚定的目光,穿透黑暗,蔑视敌人!一颗头顶上的五角星,刺破腥风血雨,照亮前行的方向。无论沧海桑田,历久弥坚的是,红星闪闪,一心向党!
一块立于1944年的方碑,穿越战火,历经岁月,就像当年薛云亭掩护人民群众一样,永远伫立在他牺牲的地方。从此,在静寂的晨曦中,一名陕北来的共产党人,与脚下的这片山山水水,共同迎接初升的太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最艰难时入党
薛云亭,又名薛有兴,生于1907年,陕西韩城东范家庄人。幼时接受过短期私塾启蒙教育。12岁时父亡,因家庭贫寒,少小年纪就只能以打短工、帮零工,维持一家五口人生计。
“四一二”大屠杀后,大革命遭受挫折,暂时转入隐蔽。中共党员张子超从陕北回到故乡,秘密开展农村的建党活动。薛云亭怀着为穷苦百姓争生存的信念,积极靠拢党组织,就在革命处于低潮、革命最艰难的时期,1928年3月,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县委领导下,薛云亭积极贯彻省委关于“抗粮、抗款、反土豪”的决议,以范家庄支部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民党员,积极发展贫农会员,扩大组织,壮大力量,在夏收中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和其他党员一起,因势利导,组织贫苦大众进行抗粮、抗款、吃大户的斗争活动。
1932年5月初,县委根据省委“要建立农民武装,成立赤卫队”的指示,中共韩城地下党组织在上官庄学校建立了第一支农民武装力量——韩城赤卫队,薛云亭任分队长。
6月2日,刘志丹、黄子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来韩城,薛云亭率赤卫队与游击队配合开展游击战争,在上官庄、花马庄、高家坡等12个村落,打土豪、分粮食,救济贫苦农民。所到之处,群众拍手欢迎,地主豪绅闻风丧胆。赤卫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队员增至300多人。后来,遭国民党军队围攻,陕甘游击队撤离韩城,赤卫队改为分散活动。1935年,红二十六军来韩开展游击战争。薛云亭积极配合打土豪斗争。同年10月,中共韩城县委恢复后,薛云亭任南原区委书记,积极筹集武器,扩大地下武装。
1936年2月20日,薛云亭等人组织领导了韩城高家坡武装暴动。次日,在迪庄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西东府游击队第二支队”,任一中队队长。先后收缴高家坡、清水、张家坡、西英村等保甲及地主家枪支20多支,处决了敌伪反动骨干多名。后部队遭敌人袭击,受重创,史称“番地事变”。
农民武装斗争的力量遭到严重损失后,中共韩城县委决定:薛云亭去西安,与陕西省委联系,以便恢复在韩城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6月23日,薛云亭与霍士廉等人一行,化装成“麦客”(赶麦场,为人打短工割麦子)跋山涉水,不畏艰险,穿过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奔向陕甘苏区的关中苏区。
从此,29岁的薛云亭离开了家乡。别妻舍子,音讯全无,直至牺牲,家人再也没有听到他的丝毫讯息。
他走后,在反动势力的迫害下,妻子备受蹂躏摧残,以致出走失踪,幼子则遇难夭亡。实可谓:革命征途路漫漫,未有毫寸是等闲!
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已在关中苏区司令部特务队任政治指导员的薛云亭被党组织派去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初,为加强对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的领导,推动山东抗日武装斗争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前往延安,请求中央派出干部。中共中央立即派出郭洪涛、霍士廉(担任秘书长)、王彬(担任队长)、薛云亭、杨国夫等50多名红军干部,携带两个电台,在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和副部长李富春等领导人的欢送下,由郭洪涛同志带队,先期出发,奔赴抗日前线。
他们辗转数月,于5月16日到达山东抗日前线。同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任命薛云亭为中共淄博特委军事部部长。
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呼声中,薛云亭深入抗日一线,率一个营的兵力,转战沂水北部、博山南部和益(都)临(朐)边区一带。组织领导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协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博山下庄一带,是抗战时期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北大门。这里位处鲁山脚下,横跨五县边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羊肠小道相互连接,进可攻、退可守。守住此地,就可以保证八路军贯通东西的纽带。薛云亭率部就坚守在敌我武装斗争的最前沿。
1939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背信弃义,制造摩擦,袭击屠杀山东纵队三支队护送过境的队伍,造成山东纵队三支队三百多名干部伤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事件”。薛云亭根据中央及省委部署,积极协助地方政权在博山下庄召开了大规模的“太河惨案追悼大会”,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号召枪口一致对外团结抗日。会后又发动组织“群众代表请愿团”,到国民党山东政府请愿,强烈要求严肃处理“太河惨案”的肇事者;同时及时将有关情况电告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纵队和中共中央。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当时,博山下庄一带的广大农村,为了保家护国,抗击日寇的烧杀抢掠,成立了很多道会群众组织,名目繁多,如“堂天道”“罡风道”等等。各道会的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人不一,势力强,影响大。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教育引导下,纷纷编入八路军。但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共限共政策,山东省政府沈鸿烈带头破坏离间我党与地方道会门武装力量的关系,企图争夺群众,孤立八路军。薛云亭在处理道会群众组织的问题中,心思缜密,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坛口讲,与大头领交朋友,为贫苦道友解难题。坚决铲除动摇分子,挫败了反动派的分化阴谋,巩固了党对地方道会群众抗日武装的领导。
敌伪顽对下庄一带这块抗日根据地的蓬勃发展,既恐惧又仇恨,时刻图谋摧毁这一抗日堡垒。1939年6月7日,日军集合重兵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夏季大扫荡,仅博山一路就有数千兵马。薛云亭在下庄东山指挥部队对进犯之敌进行了有力地阻击。
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
1939年6月19日清晨,依稀的晨雾中,博山城里的日伪军500余人,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薛云亭所在的下庄村。
正在村北门外带领警卫员王清江和自卫团三连指导员安凯平等人巡逻的薛云亭,发现包抄而来的敌人大队人马后,迅速在天色掩护下,组织向西山转移。他们越过20多米宽的河道进入秀才峪沟口的一片白杨树林,再前进几米就可以进入峪内安全地带。但一向以群众安危为重的薛云亭突然停住了脚步,他决定把敌人引向自己,掩护群众向东山沟转移。
于是,他挥枪就打,清脆的枪声震醒了睡梦中的山村,也挽救了更多睡梦中的群众。
“把敌人引过来,掩护群众转移,跟我走!”他一面向包围村庄的敌人开枪,一面大声地喊着。敌人一阵慌乱后,纷纷掉转方向向薛云亭他们包围过来。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薛云亭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很多人因此而得救。而薛云亭毅然决然地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坦然地面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选择!
敌众我寡,力量悬殊,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薛云亭指挥战士们奋起迎击敌人。
枪声越来越密,日军来势汹汹、嗷嗷叫着向前冲。
薛云亭从黄色的文件包里拿出文件,送到嘴里咀嚼,来不及咀嚼的就撕成碎片,扔向河滩、堰下、树林子。
此时,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子弹像雨点一样从他们的头上、肩上、身边飞过,很多树木已被炮火点燃,炮弹炸起石堰,溅起的泥沙四处飞扬。
薛云亭躲在树后,沉着冷静地用匣子枪瞄准敌人,一枪一个。他虽然没数打死了多少个鬼子,但他看到敌人不敢再向前冲击了。朦胧中,远处是战友们和群众的转移的身影。
正在这时,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薛云亭的头部,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渐渐地歪倒在树旁。那只握着匣子枪的右手,还想射击,但抬了几次都没有抬起来。
“薛部长!薛部长!”一看薛云亭倒下了,王清江从隐蔽的大树后一跃而起,扑向薛云亭,他是想挡下射向薛云亭的子弹,哪怕是一颗也行,尽管他的身体一样瘦小!
但他却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再也爬不动了……
群众转移了,而薛云亭和警卫员王清江,不幸壮烈牺牲!
高高的玉皇山见证了英雄的壮烈!为人民、为抗日,薛云亭血洒疆场!
敌人走后,村自卫团的战士们和群众在小树林旁找到薛云亭,大家团团围了过来,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走到薛部长和王清江身边,轻轻地抱起他们的身躯,然后抽泣地说:“薛部长为了保护我们,叫鬼子打死了……”一时,乡亲们恸哭失声。
为了纪念薛云亭,1944年,下庄村民众在他牺牲的地方,立下了这块纪念方碑!
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唤醒了更多的群众,从此跟定共产党,踏着烈士的鲜血走上了革命道路。下庄村从原来的一个党支部,发展成了一个总支部下设5个分支部,党员增加到200余人。
一顶八角帽,记下了岁月的沧桑。一双坚定的目光,穿透黑暗,蔑视敌人!一颗头顶上的五角星,刺破腥风血雨,照亮前行的方向。无论沧海桑田,历久弥坚的是,红星闪闪,一心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