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发展注入“智慧能量”
---记淄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宋忠玲
发布时间:2021-01-25 17:06:28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孟震 王仕顺
宋忠玲,淄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山东玻纤集团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主持淄博卓意玻纤材料有限公司全面工作。该公司是沂源县新材料产业园骨干企业,在沂源县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宋忠玲带领企业转型智能改造,打造智慧工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入选“现代优势产业+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企业。
“以人工智能推动企业发展,虽然智能化改造成本有些高,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护环境和推动新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宋忠玲满怀信心地说。
作为市人大代表,宋忠玲积极参与市人大“三新”活动,聚焦市委“六大赋能行动”,把推动智能制造建设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一手抓经营,一手抓创新,对企业生产线实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车间,推动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积极建设智慧工厂。
2018年,公司投资9.49亿元,新建年产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数字化”生产线一条。整条生产线全部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系统,配备最先进环保处理装置,实现废气超低排放,污水零排放和中水回用,人均工效可达每年350吨。该项目为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8000万元。项目采用ECER无氟无硼玻璃配方技术,生产过程杜绝硼和氟的挥发对环境的污染。产品可回收重复再生利用,在线短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项目采用大型池窑拉丝,天然气+纯氧炉顶燃烧,智能化工艺控制,机器人拉丝,自动仓储,自动物流等先进技术,具备世界一流生产线水平。
2020年,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C-CR特种纤维“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线一条。项目采用C-CR玻璃配方技术,产品的强度、耐碱、抗拉、可纺性能均大幅提升。生产线上设置集中监测点4万余个,各类自动化设备、系统600余台套,全程智能化率90%以上。该项目仅用工322人,为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5000万元。
两条“数字化”玻纤生产线的建设,将产能由3万吨增长到16万吨,实现机器换人,相同产能下,用工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依托MES平台,与公司ERP系统、WMS等信息系统集成,对生产计划、生产执行、产量、质量、工艺等信息进行跟踪、统计、分析,实时掌握生产状况,实现了现场生产的透明化。通过配电、自动配料、窑炉DCS、浸润剂自动配制、自动化物流、成品立体仓库等系统的使用,公司智能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如何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队伍,提升核心技术实力,是推动企业人工智能的重中之重。”宋忠玲郑重的说。
宋忠玲带领企业按照“补齐供应链,强化生产链,延长产品链”的总体规划,加快纤维原料深度转化,计划投资7亿元,建设复合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规划投资10亿元,建设新材料产业园,聚力智能制造。通过集聚高端人才,依托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双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市委江书记对市人大常委会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批示精神,市委的殷切期望鼓舞了我们广大代表的士气和信心,人代会上,我将结合自身实践,在促进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高度融合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宋忠玲微笑着说。
作为市人大代表,宋忠玲积极参与市人大“三新”活动,聚焦市委“六大赋能行动”,把推动智能制造建设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一手抓经营,一手抓创新,对企业生产线实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车间,推动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积极建设智慧工厂。
2018年,公司投资9.49亿元,新建年产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数字化”生产线一条。整条生产线全部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系统,配备最先进环保处理装置,实现废气超低排放,污水零排放和中水回用,人均工效可达每年350吨。该项目为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8000万元。项目采用ECER无氟无硼玻璃配方技术,生产过程杜绝硼和氟的挥发对环境的污染。产品可回收重复再生利用,在线短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项目采用大型池窑拉丝,天然气+纯氧炉顶燃烧,智能化工艺控制,机器人拉丝,自动仓储,自动物流等先进技术,具备世界一流生产线水平。
2020年,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C-CR特种纤维“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线一条。项目采用C-CR玻璃配方技术,产品的强度、耐碱、抗拉、可纺性能均大幅提升。生产线上设置集中监测点4万余个,各类自动化设备、系统600余台套,全程智能化率90%以上。该项目仅用工322人,为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5000万元。
两条“数字化”玻纤生产线的建设,将产能由3万吨增长到16万吨,实现机器换人,相同产能下,用工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依托MES平台,与公司ERP系统、WMS等信息系统集成,对生产计划、生产执行、产量、质量、工艺等信息进行跟踪、统计、分析,实时掌握生产状况,实现了现场生产的透明化。通过配电、自动配料、窑炉DCS、浸润剂自动配制、自动化物流、成品立体仓库等系统的使用,公司智能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如何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队伍,提升核心技术实力,是推动企业人工智能的重中之重。”宋忠玲郑重的说。
宋忠玲带领企业按照“补齐供应链,强化生产链,延长产品链”的总体规划,加快纤维原料深度转化,计划投资7亿元,建设复合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规划投资10亿元,建设新材料产业园,聚力智能制造。通过集聚高端人才,依托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双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市委江书记对市人大常委会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批示精神,市委的殷切期望鼓舞了我们广大代表的士气和信心,人代会上,我将结合自身实践,在促进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高度融合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宋忠玲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