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代表风采
寻梦,撑一支长篙——记淄川区人大代表、淄博十中校长李玉兰
发布时间:2013-02-16 10:27:42  文章来源:淄川人大   文章作者:薛 燕  张 凯

    马卡连柯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

    一走进淄博十中的大门,崭新的不锈钢校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整洁的教学楼庄严肃穆,高大的孔子塑像矗立在天幕之下,神态安详睿智;清澈的流水顺势而下,睡莲静卧其间,游鱼欢快嬉戏;岸边垂柳婀娜舒展,更有几抹修竹郁郁葱葱;随处可见的一幅幅历史文化名人壁画、一块块校园文化牌板……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校园里,每一个细节无不流露出管理者的匠心独运,不由令人感叹:“诗意盎然满校园”。而淄川区人大代表李玉兰便是这所中学的校长,一位对教育事业同样有着诗人般情怀的校长。

寻梦,追寻诗意栖息的办学理念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教育因生命而赋予意义。教育事业的成功没有止境,教育是一场永无终点地追求……”——李玉兰

    在领导眼中她是一名创新型校长,有着清晰的思路、坚定的意志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历任龙泉中心学校校长、昆仑中心学校校长期间,她认真履行职责,创新管理,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获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党员、振兴淄博“五一”劳动奖章、淄川区“十大创业”女带头人、淄川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1年8月,因工作成绩突出,她升任淄博十中校长,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

    她上任之初,即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在反复讨论、探索、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以“强化责任、勇于创新、突出特色、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提出了“特色高中、精品初中”的办学目标,明确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为人生的预备教育”的办学思想,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把“以学生成长为本”作为学校的第一观念,把“生动式课堂”作为学校的第一形象,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把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目标,把社区作为学校面向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第一窗口,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明晰的办学目标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路径,办学思想是学校创新实践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十中人一年多的努力,校园面貌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变,在校生人数也实现了翻番,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认可与称赞,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寻梦,营造诗意盎然的育人环境

    “教师是一首诗,学生是一幅画,在诗意浓浓的校园里,炫亮学生的生活……”——李玉兰

    来到十中,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美化师生生活学习环境,提升十中校园形象。今天的十中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风景、醉人的诗歌,有效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学校布局融实用性、艺术性和启示性为一体,突出校园环境的服务和育人功能,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一年来,共投资近300万元,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拓宽加固桥梁,改造河道,拆除危房,加固教学楼办公楼及露天活动设施,整体改造学生宿舍楼,修建排水管道,粉刷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硬化路面,修建园林景点,改建绿地种植树木,打造出景致优美、诗意盎然的校园环境,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李玉兰认为,文化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魂”,是彰显学校个性的旗帜,它最直观、最形象地向社会传递着文化信息。一年来,淄博十中结合“四德”工程,倡导文化立校,强化人文管理,突出人文校园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调整了文化整体布局,创设具有浓郁个性色彩的文化氛围,建成贤师园、云飞园、省身园等七大文化园区,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布置。教学楼中,瓷砖镌刻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文化,不只将“省身自警”的教诲镌刻在墙上,更将国学之精华、神韵镌刻在了师生的心田;贤师园里,孔子塑像端庄慈善,《论语》刻瓷长墙发人深省。

    尤其是教学楼大厅内关于“教育三问”的文化墙,教学楼、实验楼外墙壁悬挂“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等字样的励志格言,色调高雅和谐,富于创意,作为展示淄博十中独特视角的平台,给人以美的熏陶,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和谐、诗意、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折射出了淄博十中办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学校精神等深层次特色学校文化内涵,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师生健康向上、快乐成长,从而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毕业多年的孩子们听说十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是好奇,我准备施工完毕给孩子们发些照片,让他们为母校的变化而感慨,为自己曾为十中一员而自豪,期待孩子们归来亲自体验十中的美。”有的老师在博客里这样写到。

寻梦,构建诗意灵动的理想课堂

    “教师是一首诗,学生是一幅画,在生本快乐的课堂里,点燃学生的激情。”李玉兰曾在她的诗歌里这样写道。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她向古典文化中求索。《学记》所言“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教学,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情境,言此而意彼,让学生感悟和发现,从而得到教师“举一”而学生“反三”的教学效果,这种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推而广之,每个教师有自己的理想课堂,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理想课堂。理想的课堂靠师生共同去创造!

    她立足十中学生实际,经过探索实践,确立了“一三六”生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一个核心理念,即“生”“动”式课堂教学理念。“三”即三个应用平台:导学案使学习进程前置;现代教育技术做支撑;小组合作学习是组织形式。“六”即六个操作环节:激趣启动,明确目标;补偿学习,导引诱思;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动提升;回顾整理,总结反思;拓展应用,布置预习。走进十中的课堂,我们时常会看到师生为讨论问题,唇枪舌剑;小组合作探究,其乐融融。教师与学生之间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沉浸到他们营造的诗情画意之中。

    “一三六”模式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效果。在全部210名毕业生中,有61人达到本科录取线,被一类本科院校录取14人。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也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教育家冯恩洪说:“标准是重要的,但是合适比标准更重要。”李玉兰一再强调,创造适合十中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实现优质特色教育的立校之基,而打造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优质特色教育的前提。为此,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审议评价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开发人员、预设课时,逐步形成与国家、地方课程相适应的符合淄博十中校情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学生实际,以学业水平考试为标尺,以降低教材难度、减少内容总量为原则,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坚持校本课程学生感兴趣的原则,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资源优势,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研究课程”和以学生德育为出发点的“学生励志教育课程”,使丰富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国家课程的能力。此外,聘请地方名流作为校本课程顾问,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及师资资源,使校本课程更具延展性与生命力。学校还多渠道加强与校外活动基地功力机械厂、生建、昆仑村委会、二基地的联系,确保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能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还是一名人大代表,基于这双重身份,我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在职业精神上,我力争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在职业道德上,我力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争做一名无愧于学生的好老师,一名无愧于人民的好代表!”李玉兰还继续在工作中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在她的带领下,淄博十中正朝着自己描绘的愿景奋力前行,她的团队正以满腔的热情为创办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特色教育而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