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探索 > 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2年11月23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树槐
发布时间:2012-11-30 14:30:40  文章来源:淄博人大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推动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10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部分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四个视察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带队,对博山、周村、临淄、桓台四区县的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区县政府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12个旅游景点和在建项目。视察组全体成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视察之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同志对省内外部分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学习考察,市人大民侨外委对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在,我代表视察组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视察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视察组认为,近年来,全市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其作为服务业龙头和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去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064.2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262.5亿元,同比增长23%,相当于全市GDP的8%、服务业增加值的22%。
    (一)旅游业发展组织领导工作得到加强。确立了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四大优势品牌之一重点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考察调研、专题研究旅游工作,指导重大旅游活动和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市委读书会专门邀请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作了《城市转型旅游先行》的专题报告。市政府每年召开旅游工作会议,作出工作部署。成立了市旅游发展协调促进委员会,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项目投资、推介经费、旅游用地、基础设施以及“贺年会”、“休闲汇”组织等方面,积极配合,形成了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的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各区县也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从机构、政策、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旅游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成立了市旅游规划设计院。建立了市、区县、景区、项目四级规划体系,编制了淄博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环城市旅游游憩带规划》、《旅游业发展“十二五”执行规划》、南部山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商品开发规划,以及古商城、聊斋城、马踏湖、临淄东部风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规划。各级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各项规划的实施。近三年来,全市开工建设旅游项目70多个,计划总投资792亿元,已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建成项目20个。姜太公文化主题公园、王渔阳纪念馆、牛郎织女、潭溪山、薛家顶、梦泉、涌泉等一批新景点相继建成开放;聊斋城、马踏湖、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元溶洞等传统景点得到改造提升;齐文化博物院、生态园、古商城创5A景区工程、新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工程、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工程以及文昌湖、姚家峪、五阳湖、天星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加快;太空科技城等旅游大项目规划在建。加强了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蓝海、万豪、知味斋大酒店、桓公台、世纪名都生态园等一批高档次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全市已建成A级以上景区30处,其中4A景区10处;星级旅游饭店37家,其中5星级2家;发展旅行社106家;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沂源县成为省级旅游强县,全市建成旅游强乡镇11个、特色村15个、国家及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6处。
    (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加大。深入挖掘和整合我市优势文化旅游资源,齐文化、鲁商文化、爱情文化等文化旅游加快提升,原山、鲁山、马踏湖、牛郎织女景区等观光旅游迅速发展。齐文化旅游节、中国七夕情侣节、沂源采摘节、博山孝文化节、高青黑牛节等专项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上,推出了齐文化、陶琉文化“一日游”、“二日游”、“周末游”等线路和产品。对“淄博陶瓷、当代国窑”为主题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进行了重点开发。开发了高铁“自助游”和“周末游”产品,加入了山东高铁城市旅游联盟。推,出了陶瓷琉璃体验、美食节、采摘节自驾游,策划了“探鲁商之源,品齐都古韵”自驾二日游、“齐风陶韵·生态淄博”全景自驾七日游等8条自驾游线路。
    (四)旅游宣传和市场开拓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抓旅游宣传。建立了市区县联动、政企结合、市场运作的宣传营销机制。连续两年在央视开展了“齐风陶韵·生态淄博”城市旅游品牌宣传。与央视联合摄制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姜太公》、《周村访古》,并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与省级以上主流媒体、网络媒体、重点门户网站、大旅游网加强了合作,在市级以上平面媒体推出宣传专版60多个;创办了全省首份市级旅游专刊《淄博旅游》;连续五年成功发行了“齐鲁旅游年票”;开播了《旅游天下》栏目;在济青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淄博段设立了淄博旅游品牌形象广告牌。二是抓市场开拓。巩固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以及省内市场,重点开发了天津、河北、河南等周边市场,取得积极成效。入境旅游重点开发了日韩市场,在东南亚、俄罗斯和欧美等市场也有了新突破。三是抓旅游活动推进。组织了“贺年会”、“休闲汇”、“淄博人游淄博”、“观世博游淄博”等特色主题活动。连续举办了齐文化旅游节、旱码头文化旅游节、聊斋文化旅游节、七夕情侣节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提升了淄博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加强了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监督,促使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持续开展了“城市创优、饭店创星、景区创A、厕所创星、导游创佳、旅行社创强、工农业旅游点创级”等“七级联创”活动,评授出一批服务品牌,提升了行业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实施了因景植绿、因景修路、因景治污工程,明显改善了景区生态环境。建成了淄博旅游信息网,开通了中心城区通往市内主要景区旅游专线,规范完善了通往主要景区旅游标识牌,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作上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一是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旅游业当做支柱产业和服务业龙头来抓,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工业发展轻旅游业发展的倾向。旅游业在全省的位次与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适应,去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入境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位列全省第八、九位,继续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
    二是景区载体和品牌的拉动力、吸引力不大。我市旅游景区数量不少,但没有一处5A级景区,更是缺乏像“三孔”、“台儿庄古城”那样在国内外叫得响、产业聚集和拉动能力强的龙头景区。总体来看,旅游产品单一、景区规模偏小、整合度不高、影响力辐射力不够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了“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从全省看,省、市普遍建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去年为1.5亿元,9个市超过l000万元(青岛8000万元、枣庄3000万元、济南2000万元)。而我市及大多数区县均未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投入的缺位,减弱了加快发展的导向作用。我市大企业参与旅游业开发的热情不高,投资旅游项目的不多,这与政策优惠力度不大、缺乏投资激励机制也有一定的关联。目前我市各类上市公司已达30多家,无一家投资建设景区或高档宾馆,这与海尔、南山、张裕、晨鸣、华泰等大企业投资几亿、几十亿参与旅游业开发建设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是景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受管理权限的制约,蒲松龄故居、南北鲁山、马踏湖等景区一直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态。在开发建设上,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无法实现统筹规划、一体开发、统一推介,制约了景区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综合效益的提升。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景区也同样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已成为制约景区做大做强的瓶颈之一。
    五是基础设施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在住宿、餐饮方面,高档次宾馆还不多,餐饮特色不够鲜明,服务水平和档次也有待提高。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方面,还没有标准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在监管和服务体系方面,还未建立执法监察、信息服务和旅游商品开发等机构。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领导。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高端服务业,是绿色低碳产业,对调整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吸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培育主导产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自觉把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拓展淄博发展空间的突破口,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强化组织保障,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把淄博建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市、区县要充实完善旅游业发展协调促进领导机构,政府主要领导应挂帅,统筹协调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招商引资、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要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对目标完成情况加强考核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旅游意识,通力协作,形成2T_作合力。要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旅游执法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旅游商品开发机构的建设。
    (二)以齐文化为突破口,努力做大做强旅游龙头品牌。打造旅游龙头品牌,是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把策划建设一个在国内外叫得响的淄博龙头景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齐国古城淄博独有,齐文化博大精深,以齐文化为主题的龙头景区,最能代表淄博旅游的品牌形象。建议市、区两级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借鉴台儿庄古城等外地成功做法,对齐文化进行高起点论证规划,用三、五年时间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齐国古城”龙头景区,以此为载体实现齐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带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切实抓好全市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加强项目的策划、论证和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开发建成一批投入大、‘规模大、拉动力大、吸引力强的区域精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齐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鲁商文化、足球文化、爱情文化、南山北水生态文化”等人文资源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真正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景区由“卖资源”向“卖文化”、“卖服务”转型。
    (三)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抓好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破景区、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积极推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有效形式,建立起适应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达到聚集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借鉴蒙山等景区设立管委会的成功做法,尽快研究解决蒲松龄故居、南北鲁山、马踏湖等景区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促进景区实现资源融合、科学发展,各方互利共赢。
    (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是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建议设立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暂按每年20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用于支持规划编制、重点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市场培育、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等。同时,设立市级旅游促销专项经费,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推广。区县也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旅游促销专项经费。要建立旅游业投入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各类经济成分积极参与旅游业开发建设。对于列入省、市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要“一事一议”,给予特殊政策,重点扶持。
    (五)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适时制定《淄博市旅游业促进条例》,明确促进发展的扶持政策,规范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为促进全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